首页 > 内容页面

在直播间卖假玉石的人,终于被警察抓了!

今天看到玉友分享的两个事件,听起来很奇葩,毕竟已经2025年了,这些事竟然还有人信。但细思之下,又觉得它们代表了当下和田玉市场的真实现状,所以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注:本文所用图片皆为真品和田玉,和文章内容无关)

事件一:荥阳警方揭秘直播间“赌石”骗局,犯罪团伙用刷了漆的普通石英石冒充原石,老板、客服、运营、主播、货主等多人参与,受害人达上千人,涉案资金400余万元,最终相关人员被警方跨省抓获。

事件二:某音上的一个博主自2024年3月起雇佣人员,将玉石埋入玉龙喀什河道,制造现场挖玉假象,利用影视钞进行虚假交易并拍摄视频宣称玉石为现场挖出,以此提升知名度与流量。最终被相关部门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0000元。

这两个事件都是六月份刚发生的事,可能有不少玩家听了后觉得很奇怪,都什么年代了,这么低级的骗术竟然还有人信?

可现实就是这么荒唐,虽然听起来很假,但依然每天都有人上当受骗。可谓是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今天,我们借此机会,和大家聊一聊和田玉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几种骗局,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不要再被骗了。

在河床上人工挖到籽料?别信!

曾几何时,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是和田玉籽料的天然宝库。过去,人们仅凭双手、简陋的工具,在河滩上细心翻找,就能幸运地觅得形态各异的籽料。

老采玉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河流的了解,弯腰徒手在浅滩、泥沙中探寻,就有机会挖到好玉。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井喷式增长,这种传统、可持续的采玉方式早已一去不复返。

如今,别说在河床上挖玉,就是想要在河道里挖到籽料,早已不是人力所能企及。

由于多年的过度开采,和田玉籽料近乎枯竭。为了挖掘深埋河床下可能存在的零星籽料,河道里充斥着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

所以现实中,真正凭借人力能从河床和河道中挖到高品质籽料的概率,堪比中彩票。不要再被一些不良商家编造各种“最新挖到”“一手货源”“正宗籽料”的谎言欺骗了。

直播间里的玉又好又便宜?别信!

最近这几年最热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相信大家都会说是直播带货。

没错,直播带货的兴起让和田玉市场的骗局有了新的 “舞台”。

在直播间里,主播们常常以 “矿区直供”“清仓放漏” 等极具吸引力的噱头,将成本不足百元的乳化玻璃、大理石等假冒和田玉标价数千元,甚至宣称是 “万元品质,骨折价甩卖”,以此诱惑消费者冲动下单。

例如,某直播间声称的 “羊脂白玉平安镯”,售价仅 2999 元,而真正的羊脂白玉镯市场价格远超 5 万元,消费者收到的实则是成本仅 30 元的乳化玻璃制品。

为了掩盖假冒和田玉的瑕疵,直播间还会采用特殊的光线和话术进行虚假展示。

他们用强光照射玉石,以此掩盖裂纹、杂质等瑕疵,甚至通过快速晃动镜头,让消费者无法看清玉石的真实细节。

同时,主播们会运用各种专业术语和夸张的话术,营造出一种商品稀缺、性价比极高的氛围,诱导消费者下单。

当然,直播间里也有好东西,但好东西的价格肯定不便宜。遇到又好又便宜,一定要当心。

只谈产地不谈玉质的,要小心!

所有玩玉人几乎都有产地情结,认为和田玉还是新疆的好,和田的好。

一些不良行家正好抓住这点,大打产地牌,将品质不佳的俄料、青海料、韩料等冒充新疆和田玉销售,并抬高价格售卖。

还有商家声称自家玉石来自特定优质矿区,如“米达料”“黑山野牛沟”等,利用产地噱头营销,实际上消费者很难花低价买到这些产地的高品质玉石,即便买到,品质也往往很差。

更有甚者,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产地,如“昆仑秘境”“天山深处矿脉”等,以“独家开采”“绝矿资源”等说辞吸引消费者上钩。

不要相信什么产地之说,对于和田玉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是它的玉质,只要玉质好、油性好、颜值高,哪里的产地并不重要。请永远记住,玩玉,不要为产地买单。

此外,还有证书造假骗局、大师工骗局、机雕骗局,等等,都在污染行业环境,伤害玉石玩家。当然,对于这些骗局的打击,依然任重道远。

你认为行业内还存在哪些骗局?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