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萨婆诃,新疆和田青花籽料摆件,祥麟献瑞,莲开福至

初见此观音玉像,我心中生疑:观音坐骑,不常是金毛犼吗?何以伏着麒麟?莫非玉师有误?细究方知,明清以来,民间常将威猛如狮的金毛犼与祥瑞似鹿的麒麟相混。更因麒麟象征送子添丁,遂与送子观音结伴,成就“麒麟送子观音”的经典形象。这尊玉雕,正是民间信仰的温度在玉石上的凝结——金犼镇守佛门,麒麟温暖人间。

祥麟伏瑞,火莲证心

自明清画坊瓷塑,麒麟便悄然伏于送子观音莲台畔。百姓爱其仁兽本性,更信“衔书送子”吉兆。汉代起“麒麟儿”即为聪慧孩童美称。当此期盼遇上大慈送子观音,便成烟火人间温暖结盟:麒麟献婴,观音护生。此像承袭六百年未熄香火。

佛门尊莲喻清净佛性。此尊身伴火焰莲花,境界更深——焰舌跃动如《维摩诘经》“火中生莲”,象征烦恼炽盛处证菩提。玉雕师巧借籽料红皮,雕卷曲烈焰莲瓣,开示求子者:焦灼等待如烈火焚心,煎熬淬炼方得生命莲花纯净绽放。

观音手印,是渡人舟筏。其左手抬掌施无畏印:五指舒展如盾,驱散众生怖畏,似在低语:“有我在,莫忧惧”。右手垂落结与愿印:掌心温润朝下,如甘霖普降,这是对“愿得麟儿”最直接的应许。双印并现,正是佛家悲智双运在尘世间的具象显化。

“萨婆诃”(svāhā),意为“圆满成就,速疾达成”。此玉以此为名,因青花籽料上——麒麟仰首待新生,火莲浴火不灭,观音掌心悲悯,皆在“萨婆诃”中熔铸成丹。它是对人间至朴心愿的庄严加冕:但有所求,终得圆满。

三色天成,灵刀承心

此尊“麒麟送子观音”,以和田青花籽料为体。玉雕师慧眼独具,妙借天然三色:莹润白肉化作观音法相,皎洁如月华倾泻;浓重墨沁凝成麒麟瑞兽,蓄势待发;璀璨红皮则点染火焰莲花,灼灼生辉。三色界限分明又浑然一体,既淋漓展现籽料天成之美,更将观音之庄严、麒麟之灵动、火莲之吉庆熔铸一炉,成就这件集祥瑞与佛性于一身的至臻妙品。

主体观音圆雕站姿挺拔,体态丰润。开脸精准,眉眼低垂蕴慈悲,唇角微扬含祥和,法相庄严亲和。头后浅浮雕佛光晕染神圣,镂空雕祥云平添灵动。衣饰纹理以浮雕刻线勾勒,衣袂飘然若动,线条婉转如流水,尽显菩萨威仪与超逸。无畏印舒展有力,与愿印垂落温润,姿态手势皆深蕴法意。

墨玉部分巧雕伏卧麒麟,玉雕师精准捕捉蓄势瞬间:昂首警觉,筋肉紧绷,爪趾扣地,尾卷有力,张力十足。细密丝毛缕雕颈鬃背毛,蓬松逼真;深浅浮雕过渡自然,肌骨轮廓清晰,麒麟形神兼备,力量与温热感呼之欲出。

天然橘红皮色成点睛之笔。惜色如金,以高浮雕结合镂空雕塑烈焰莲花。莲瓣边缘翻卷、层叠跳跃,极富动感与“浴火”意象。更俏色点缀莲苞尖角与佛珠流苏,如跃动火星,与主莲呼应,巧妙平衡构图,深化“火中生莲”主题。

抚过“萨婆诃”,玉的温润漫入心底。观音眉目盛满慈悲,麒麟脊背驮着守望,火莲在寂静中燃烧。玉雕师的刻刀雕琢玉石,更凿开一扇门——门外是烟火祈愿,门内是慈悲回声。

“萨婆诃”——都是与天地的契约。契约这方籽料凝聚的山川灵气,契约观音掌心流淌的无畏与愿,契约麒麟衔来的生生不息。

当我掌心贴合玉温,忽觉圆满并不在彼岸。它就在你凝望这尊像的此刻,在信与望交汇的微光里。这尊玉雕是静默的造像,更是渡人的舟。载着世间最朴素的祈盼,缓缓航向那名为“如愿”的港湾。

萨婆诃,摆件,新疆和田青花籽料,局部留有红皮,白度脂白,肉质非常细腻,可过灯,润度很好,油分十足,海派名家精工,尺寸约99.2*41.6*36.5mm,重约157.2克。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