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有人在网上晒自己最近买了一副精品玉镯,花了48万。本想收获一片祝福,没想到祝福和恭喜者不多,反倒引来不少骂声。有人说她显摆,有人说她脑子进水花48万买个石头,更有人说咋不把这48万捐给山区孩子,买个不能吃不能喝的石头干什么……
就像当事人说的,被骂惨了,实在想不通,花48万买个玉镯就这么罪大恶极么?我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啊。
花48万买玉镯到底对不对?
48万,对义乌小商品市场摊主而言,这相当于五年经营利润;而西北山区务农的老者,这笔钱足以重建整个村落;若以房贷月供尚需父母接济的年轻人视角审视,这般消费无异于经济自杀。
即便是对于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普通白领而言,这可能是需要六七年才能积累到一笔财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人无法理解花48万买一个玉镯的行为,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种荒唐的行为。
但在北京国贸金融从业者眼中,48万不过是年终奖的数字游戏;对于很多企业主或者大型互联网企业的中高层而言,48万也是一个比较“亲民”的数字;对于那些巨富来说,更是毛毛雨一样的小钱。
中国社会财富结构的巨大断层,使得同一价格在不同群体间呈现出魔幻现实主义的悬殊认知,这才是导致骂战的根源。
所以,一边是很多人对动辄几十万起步的精品玉器呈现出一片惊愕之情,一遍是很多人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收藏一件精品玉器。彼此对立却又正常存在,这就是社会。
天价玉器都被谁买走了?
这些年和田玉的整体行情上涨了很多,如果往前追溯30年,那么整体行情可谓上涨了成百上千倍,这才导致如今精品和田玉动辄几十万元起步。
对于如此多的天价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炒作,都是玉商在搞鬼,根本没有成交,那么贵,谁会买啊,不过是玉商左手倒右手的把戏。
但其实真相很残酷,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他们倒是愿意为常人眼中的天价买单,并且乐在其中。
根据胡润财富报告,中国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平均拥有4套房产,可投资资产约占总财富的30%。
对他们而言,48万玉镯既是资产配置中的另类投资,更是社交场域的无声宣言。
高净值消费群体往往遵循"1%法则":单件奢侈品价格不超过流动资产的1%,既满足心理愉悦又不影响财务安全。
根据另一项高端消费市场数据显示,年收入超500万的群体中,珠宝消费占可投资资产比例稳定在3%-5%,这与国际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规律基本吻合。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玉器类目中,投资属性明确的收藏级产品销售额同比激增210%,这一项数据同样可以佐证高净值人群对天价玉的乐此不疲。
所以,不要再怀疑天价玉都是炒作,都是噱头,都是营造出来的假象,有很多人真的花钱如流水。
到底应该花多少钱买玉?
和田玉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饰品、收藏品、投资品等,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物化,一种美好和吉祥的象征,所以它一直深刻地参与着我们的生活。
花 48 万买一个玉镯到底值不值,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它取决于个人的财富实力、消费观念,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以及收藏者的收藏理念和目的。
但不管怎么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有权自由支配个人财富,只要消费行为合法合规,他人无权干涉。
并且,高端奢侈品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玉石开采、加工、销售等行业,促进经济循环,创造就业机会,等等。
而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虽然无力承担天价玉高昂的价格,但只要喜欢玉石,也是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愉悦感的。
正所谓:有实力玩精品,没实力玩真品。有品的玩品味,有钱的玩档次,工薪的玩乐趣。这不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吗~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句箴言:美玉无贵贱,人心有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