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位玉友讲的笑话,说有一个人买彩票中了500万元大奖,在采访时,主持人问他如何规划这笔钱?
他吸了口烟,平静地说:“我要把近几年买玉欠下的钱还上。”
主持人追问:“那剩下的呢?”
他回答:“剩下的钱慢慢还吧。”
虽然是个玩笑,听起来也有点扎心,毕竟在收藏方面,还是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做出合适的选择。
说到玩玉,看似简单,花点闲钱,选喜欢的,随时把玩,自得其乐。
然而,玩玉简单,玩好却不易,其中门道太多,说来复杂,但要说玩玉最好的本钱,关键还是要保持好心态。
一,懂不懂玉并不重要
很多人都下意识希望自己在买玉之前就可以比较了解和田玉,然而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不现实的。
基本上很多玉友刚开始玩时候都是什么都不太懂,可是一样该怎么玩就怎么玩,慢慢的接触多了,了解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懂了。
有时候也会发现懂的得越多,不懂的也越多,因为就算业内的专业人士,也会遇到一些没怎么见过的料子,也是处在在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要不然怎么说,学到老活到老呢?
和田玉的真假并不像水果的新鲜度,可以一眼看出来,需要一定的经验才可以判断。
要与其凭着自己碎片时间学来的零碎知识去判断,整天担心自己是不是又吃药受骗,惶惶不安,还不如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选择靠谱诚信的玉商或玉友来帮自己掌眼或把关。
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也要学会借助外力,唯有想方设法站在“巨人”的肩膀,才能看得更多更远。
所以,懂不懂玉并不是很重要的一点,从不懂到懂也需要过程,如果没有静下心来学习和实践,也是很难速成的,远非一日之功。
如果在收藏过程中能逐渐领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化为己用,也许会比身外之财都要宝贵。日积月累之下,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胆识,就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境界已经与初学时截然不同,一切也就拨云见日。
二,随意估价影响心情
黄金有价玉无价,一般来说玉友们会通过各种专业渠道选购自己心仪的美玉,然而,自己买的是否划算,是否遭遇商家狠宰,心里也是没谱的。
所以有不少玉友会寻求他人帮助,鉴别真伪,估算价值,但也正是这种“买方—卖方—估价方”的奇妙三角关系,引发了诸多争执和趣谈。
如果找十个人给同一块玉估价,你会发现估的价格都不一样。
因为这十位估价者的见识、文化、收藏水平可能会处在不同的层次,按不同的理解给出的价格自然会不同。
就像玩玉的不一定懂陶瓷,搞陶瓷的不一定懂书画,再说如果不了解市场,又怎么会了解价格?那么问题来了,听谁的?谁说的才对呢?是不是会很纠结呢?
如果运气好碰到负责的,真正懂玉,有玉品的人,都不会随意给估价,只会评价玉的品质,而运气不好,遇到夸大其词或是褒贬不一的呢?
说东西价值连城,如果让他花钱买是否会愿意呢?说东西一文不值,如果让他找同样品质的能找来吗?
因为影响玉价格的因素太多了,不仅仅是玉质,还有背后的设计、雕工、名家、唯一性、得奖是否等等因素...
所以随意找人估价,可能只会越来越泄气,反而影响自己的心态,因为没必要去买别人眼里觉得好的玉,遇到有眼缘的美玉,买下来玩得开心,就足矣。
三,坚定自己的选择
可能对于玩玉人来说,比较自豪的事儿并不是自己有多少经济实力,有多大的权力,而是拥有几块心满意足的美玉。
但花花世界迷人,有时候好的东西太多,都喜欢的前提下难免会需要做出取舍和选择,这种时候,最好还是自己拿主意,坚定自己的选择。
可以想想看,只有自己才清楚玉的用途和使用场景,而且有时候东西都好,别人推荐的也可能是更倾向于利润较高的,因此,也没有必要太过相信别人的推荐,为了所谓玉质之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决策。
说白了,美玉是选来陪伴自己左右的,完全可以凭借直觉挑自己第一眼最喜欢的那个,当下的快乐和长久的好心情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就像很多人会纠结那款手机更有性价比,更实用,其实用不了多久,可能过个一两年,就会更新换代,该换的照样换。
所以,不妨在选择之前,在了解玉本身的价值之外,选自己觉得好的就可以,一旦做了选择,也是对它的一种认可,无需因他人的随意评价而动摇内心。
若没有坚定的信念,仅因他人的几句评论就感到困惑,那么即便选购了再好的美玉,您也会怀疑自己是否选对了。因此,请相信自己的眼光,买喜欢的就好,尽情欣赏与把玩。
玩玉之路,总会有些疑虑或困惑让人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但我们玩的不仅仅是玉,也是一种身心的修炼,只要调整好心态,许多问题都会不攻自破。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
“心态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
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或许随着玩玉经验的积累,你也会突然发现,那些曾经觉得复杂的问题,其实原本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