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看“长相”也能区分籽料山料 不信来看

  玩玉的人,听到最多的词应该就是籽料和山料了,但关于二者的区分仍然是一个难题。一些不法商贩就利用山料染色,做成假皮,冒充和田玉籽料出售。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和山料呢?下面藏玉从相亲的角度来说说如何区分二者。​

1看“长相”

  看玉就跟找对象一样,长相是第一要看的。那么籽料跟山料的长相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知道山料多是从矿山露头或掌子面上开采的原生矿石,而开采这些矿石靠手工是不行的,需要爆破,所以山料块度有大有小(一般块头较大),而且有明显的棱角,显得粗糙,能看的出颗粒感,且有风化痕迹,多绺裂。像是一个风吹日晒、饱经风霜的脸。

  我们经常在建筑工地看到碎石子,这些用人工从大山上开采下来的石头,通称为山料。

  看长相的话也许是这样,有棱有角……

  而籽料就不同了,籽料是在河中天然形成的呈鹅卵石形状的玉料,“如盘、如斗、如拳、如栗”。因为长期经过水的冲刷洗礼,所以外表圆滑,看起来很滋润。

  鹅卵石也有大有小,相信大家都见过鹅卵石。

  或者像这样~

2看气色

  看玉跟看人是相通的,看完长相我们还要看他的“气色”。

  对于山料来说大多数质地偏干,缺少水头,而且气色是那种冷色系居多,表皮也是多褶子坑洼。

  籽料整体气色是暖色调,同时又油光水滑、细腻光滑,脂感十足。“温润如玉”就是形容这种感觉。

  俄料很白,没有温润的暖感。

  此外山料在日光下看,近看时白度正常,拿远看则有点发青的感觉,尤其和仔料样本放在一起,利用这个方法相比较时,近看、远看,可以看出差异,由于这个目测法屡试不爽,是很好辨别玉料的方法。

3看“皮肤”

  看皮肤是鉴别籽料山料的一个很重要方面,真正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那是千百年来岁月留下的痕迹,(发现好多玉友看见有颜色的就管叫皮,这个概念也是错误的,简单的说,最外层的就叫皮,就如我们的皮肤)山料是炸药开采出的石块,没里外之分,故也没什么皮的说法,玉雕师傅在雕玉过程中一般都会尽量在局部留有籽玉的最外层,“皮”以证实这个雕件是籽玉的,

  而山料的“皮肤”就没有什么毛孔了,而是绺裂坑洼比较多,此外一些山料是“有色无皮”,比如糖料。

  此外真正籽料的皮色与玉石是浑然一体,也是符合自然规律。比如说正常情况下,料子细,一般毛孔就细。料子松,毛孔一般就粗大。三五克的小籽,一般毛孔就细。大块的料,毛孔一般就粗点。而造假的山料,毛孔皮色都显得漂浮,就像人化的妆一样,非常的不自然。

4看“内在”

  看完这些我们就要看一块玉的内在了,不管外表如何,内在才是关键。

  质地上,籽料的矿物颗粒细小,结构致密,质地细腻、润泽且具有高的韧性,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二是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脂肪)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是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而山料则发干,没有籽料的那种油润细腻。

  籽料为什么细腻温润,而山料性要差呢,原因也是结构上的差异了。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要反问,主要成分同为透闪石为什么会有差别呢。

  是的山料和籽料的确在矿物的晶体结构上没有什么差别,但大家不要忘了,玉为矿物的集合体,是很多小晶体排列在一起形成的,排列的方式及微裂隙的多少也对玉的光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了。

  “籽料”经过自然分选,在千万次的碰撞过程中,结构不紧密,微裂隙发育的部分一定破碎了,留下的部分“透闪石”小晶体一般为毡状排列,并且基本没有微裂隙,对光散射时表现出一种诱人的油润感!

  而山料、俄料、青海料“透闪石”小晶体的排列方式有一定的不同,如青海料的晶体纤维的排列多为同一方向,表现出透光性强,并且这种没有经过自然分选的山料,微裂隙发育,微裂隙对光漫反射会影响表面的光泽感,所以一般表现不出很好的油润感,但也有个别的山料,由于结构非常好,所以油性也非常好,经常玩和田玉的朋友一定也注意到这一点了!

  现在行业内把籽料的价值推得很高,普遍认为籽料比山料好。但是不是所有的籽料都比山料好,就像藏玉上篇内容所讲,所以还是要客观地看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藏玉曾经也很关注产地问题,但是当你玩久了以后就会知道,肉质细腻才是王道,产地什么的都是浮云……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