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故宫博物院等专家全面考察新疆和田玉发展与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玉文化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于明和考察组队员正在徒步经过塌方路段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日,“问玉昆仑”考察活动启动,将走访新疆昆仑山玉石路,全面考察新疆和田玉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由新疆和田玉行业协会、北京国玉新疆和田玉文博馆发起,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玉器文化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徐州玉道馆等多部门参与的二十多位专家组成的团队,将历时二十天走访新疆昆仑山玉石路,全面考察新疆和田玉历史发展与现状。
  
  8月19日中午,在叶尔羌河上游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同乡的大同河,58岁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玉文化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于明,在冰凉的河水中行走,希望找到合适的石头标本。
  
  史料中记载的大同玉矿真实存在于叶尔羌河上游地区,就在大同河上游十多公里的深山中,虽开采条件艰难,但至今仍有玉矿断续开采。
  
  据于明教授介绍,在清朝乾隆年间,大同玉矿出产的和田玉料主要供给皇家。它对中国玉器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因种种原因,被历史所遗忘了。所以专家团队将考察的首站选在了大同玉矿。
  
  在大同乡阿依克热克村大同河边,专家团队成员在河道中捡到类似古玉的原料。据生活在此处的塔吉克族村民介绍,历史上大同乡就是玉石的产地,并有开采的古玉矿遗址,村民们也常在河道中捡到玉石。
  
  专家们走访了距离大同乡较近的一处正在开采的新玉矿,结合实物标本与矿主交流,对现在正在开采的玉矿及玉矿品质做了更深入的了解。由此专家团队认为,大同玉矿的存在与清朝时期文献资料记载完全呼应。
  
  于明教授表示,新疆作为和田玉石原料的产地,对传播发展中国玉石文化有重要作用。此次考察,对未来研究新疆玉料,特别是新疆和田玉对中国玉文化的贡献意义重大,加深大家对新疆玉器历史的认知,将新疆玉器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未来二十天,专家组团队将行程近5000公里,沿昆仑山脉自西向东,走访喀什、叶城、皮山、和田、洛浦、策勒、于田、且末、若羌等县市,以及昆仑山中出产和田玉山料的矿区与和田玉子料的河流,并走访相关人士做全面综合深入调研。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