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彭志勇:如何看待“真正的玉雕艺术”


  
  当代艺术领域,无论是玉雕、书画、油版雕、陶瓷等各门类,都有一个现象,就是很多观者表示看不懂大师们的作品。此现象在玉雕领域相对较少,但也不是不存在,对于这个问题,身处其中的玉雕大师们如何看待并且避免呢?
  
  大师们也逐渐走出工作室,建立品牌,参与运营,有了大师把关的品牌自然是好,但被分掉部分精力和时间的大师,如何保证个人艺术创作呢?这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此我们专访了海派青年玉雕大师彭志勇先生,彭大师的作品新颖独特,富有时代感,无论何人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自己欣赏的点,可以说是难得的“亲民”“接地气”的艺术家。今天我们走近大师,看看大师如何平衡创作于运营,如何看待“真正的艺术”。
  
  仿制可以作为学习手段
  
  记者:当代玉雕界仿制之风盛行,有些人对仿制深恶痛绝,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只能消费仿制品,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大师们如何看待仿制呢?
  
  彭志勇:现在一些玉雕师傅做东西,基本都是仿啊,抄袭啊,有些人认为不应该,我倒认为,在一个人玉雕生涯的初期,这种方式没什么不合适,在他的艺术底蕴积累不足以创作的时候,他对别人的优秀作品进行临摹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就像画画的人最初要临摹大师作品是一个道理,能少走很多弯路,但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也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归纳别人的长处,结合自己的经验和阅历,生活中的艺术灵感,最终要创作出自己的艺术品。我们欣赏艺术,有时不一定是他整体的艺术效果有多完美,无可挑剔,也可能是它某一部分有它的艺术境界在里面,是它的艺术特色感染了我们。
  
  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品
  
  记者:正如大师说的,一个品牌,它的所有作品肯定不可能由大师个人完成,很多人买玉,就指名要大师亲制,不要品牌的团队合作产品,对于这一点,彭志勇先生也有自己客观而清醒的看法。
  
  彭志勇:很多人认为,大师要是一个人的工作室,大家都认可;如果是一个工厂,可能大众就不认可了,大家会怀疑,作品是不是都是徒弟做的呢?一件真正的艺术品,要把艺术水准体现在这块材料上,要体现它的价值,更要体现它的文化和灵魂,所以一件艺术品,如果没有灵魂,那它就只是一件工艺品,谈不上艺术品。如果作品能体现它的文化和灵魂,那么即使是徒弟做的,那也是不输大师作品的艺术品;如果作品不够有内涵和意蕴,那么即使是大师亲制,也只是一件工艺品而已。时间会证明一件真正艺术品的价值。
  
  大师有职责向公众展示真正的艺术
  
  记者:一件好的工艺品并不是说没有一点点艺术价值,大师表示,好的工艺品,也是有灵魂的。同样的,并不是说每个大师做出的一定都是艺术品,大师的做出的艺术品不是每件都是成功的。
  
  彭志勇:大师也会有失败作,这很正常。人要勇于面对自己和自己作品的不完美,并不是说作品完成了,大师说一就一,说二就二,大师的说法就一定是对的,甚至把缺点说成特色,颠倒黑白。我觉得玉雕大师作为玉雕艺术的领军人物,有义务和职责去创造完美的艺术品,但在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成功,不满意的部分也是可以理解的,要吸取教训,为下一次创作做准备。
  
  我们70年代的人,许多提到电脑、科技就明显比你们要差一点,让我们在电脑上搞设计,现代新工具的运用,我们就不行了,同时,我们会根据传统的手艺和我们多年从业的经验给你们提供一些指导,传统技艺一定要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过去切割一块玉要很长时间,现在几分钟就解决了,我建议现在许多大师,要接纳并挖掘新科技在玉雕上的运用,采纳年轻人的意见和想法,这样玉雕事业才能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每位大师身后有许多小徒弟跟着学习,大师的做派和风格会影响到后来人,所以大师也有职责向公众展示真正的艺术,而不是因为一己私名而误导后来人。徒弟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灵感,许多也是值得大师们学习的,这一点是大师们需要重视的。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