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望、闻、问、切” 玉雕大师问诊当代玉雕市场


  
  
  调整期的玉雕市场,各种声音不断,有赞扬,亦有批判;有欢呼,亦有质疑。对于变化中的中国当代玉雕发展趋势,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玉雕大师共聚一堂“望、闻、问、切”当代玉雕市场,聚焦玉雕高速发展的历程,揭示不同玉雕材质的特性,判断玉雕市场的今后走势。
  
  望
  
  孙敏 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会长
  
  当前我们的国家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键点,经济发展形势较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简单粗旷地追逐经济利益,而注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好比,以往中国凭借低价的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厂,基本上每个行业中都有中国制造的符号。而现今,中国制造相比其他低成本国家已不具备绝对的优势,便提出了“中国智造”的理念,将简单的模仿转变成智慧的创造,展示中国大众的奇思妙想。
  
  中国当代玉雕亦是如此,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玉雕达到了最辉煌的阶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好玉料被挖掘出来,玉雕表现工艺越来越多元,当然相应的玉雕买卖价格也不断攀升。同时,玉雕队伍也不断庞大,不仅雕刻者、经营者人数逐年增长,收藏群体更是涉及各个年龄。但无论怎样辉煌,要稳健发展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且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能被动地站在原地等待,以为中国经济从狂热转为理性,玉雕市场在经历一定调整后必定可以等来再个高峰。却不知,若还是一成不变,将难以迎来新的发展。
  
  那么,中国玉雕怎么走,怎样恰如其分地转型?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改变我们原本固定的玉雕传统创作理念,转变成符合当代需求的新路子新办法。当代玉雕从业者大都延续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基本上是师傅教授什么就依葫芦画瓢的学什么,仅学到了形似,难以学到精髓。有些人直至学徒满师,都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玉雕的理解和认识也没有独到的见解。经营模式上,采取的也是作坊式家族经营模式,类似夫妻老婆店,自己雕刻玉雕,自己销售玉雕,大大降低了艺术创作的时间,造成所作作品缺乏思想,只是模仿或是照抄市场中最热销的作品,以求短期内获得最高收益。
  
  所以,我们迫切要做的转型就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借鉴其他行业成功的经营销售模式,把产品销售交由专业机构打理,让玉雕者专心雕刻,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把玉石特性理解透彻。并不断增加自身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做出具有自己艺术语言的玉雕作品,形成以雕刻者为品牌的影响力,吸引市场关注。那样,买家就会自然而然地慕名前来选购。最主要的是,潜心创作玉雕的价格会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而相应提高,让雕刻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可谓名利双收。
  
  胡昌明 加拿大玉雕大师
  
  早前有个工艺美术行业的前辈说过,从事玉石雕刻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将玉石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我们的文化,将我们最美好的事物展示出来。正是因此,去了加拿大学习后,我就尝试着将西方美学与中国玉雕结合。比如,玉雕人物题材中的侍女通常都做得很细巧,很传神,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物的神态和动态。可是从西方审美角度来说,他们却认为这种表现方式不够美,不够大气。在他们的审美观中,人体应该是饱满的,充满粗犷的力量美。画面主题设计上,中国传统玉雕注重意境,讲究面面俱到,而西方人则喜爱一目了然。所以,经过多次摸索我找到了连接中西文化的交接点,采用粗犷的、雕塑式的艺术表现方式创作主题鲜明的玉雕,主体形象多采用西方生活中常见的野生动物,让西方人感受非常贴近生活。
  
  可见,中国当代玉雕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地域性,尤其海派玉雕本就具有海纳百川的特性,全国地区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都能在海派找到立足之地,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从雕塑上来说,玉雕更是永恒的雕塑,不被时代文化束缚,其价值体现不在于原材料的价值,也不在于工艺价值,在于人文精神,即作者的思想是最终价值的体现。
  
  我认为,当前玉雕艺术在三个层面上是较量,首先是雕刻基本工的较量,即点、线、面之间的处理。其次,才情的较量。有些玉石雕刻者对玉石理解透彻,作品的表现力就是非常到位,完美地呈现出玉石之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终极较量。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较量,是雕刻者美学基础、文化涵养和艺术修养的比拼。他们利用这些自身的优势,把传统表现形式打碎,再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或是西方美学形式重新凝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比如,将传统题材中观音的身体掏空,做出飘逸之感,形成新的美感。其实,这种表现形式就是艺术创新,智慧的创新,赋予玉雕新的生命活力。
  
  再者,就是品牌建设。这种品牌建设不等于销售,而是把海派玉雕打包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有内涵的品牌。在这个品牌里,雕刻者们可以相互较劲,良性竞争,营造出艺术创新、创造的氛围,不断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玉雕作品。
  
  闻
  
  岳峰 中国国家博物馆鉴定中心主任
  
  我们的先祖在1万年前就已经发现了玉石,认识了玉石,使得玉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改革开放后,大众对玉雕的热爱之情得到了释放,玉雕成为了国家外汇创收的重要来源,也由此兴起了诸多玉石雕刻工作室,从业者数量亦是不断增多。但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弊端,玉雕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市场泡沫不断累积,玉雕需求进入调整期,现在必须让过热的市场冷静下来,思考玉雕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在哪里。
  
  当然,玉雕市场进入调整期不代表玉雕就此失去了价值,它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依旧存在。以翡翠来说,一只材料顶级的冰种翡翠手镯曾在市场中以1亿元的价格成交,可据了解顶级的玉雕市场成交价格仅仅为1千万元,两者间相差了10倍之多。但就翡翠和玉雕具有的文化内涵来说,玉雕肯定远远高于翡翠,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曾是皇宫贵族专用之物。现在之所以价格低于翡翠,只是玉雕的表现形式或是材质特征还未被大众所熟知。
  
  我认为,我们的玉雕要转型,要改变,首先应该从传统创作理念中走出来。毕竟我们现在生活在当代,艺术审美或是生活习惯、文化理念都与古代有着天壤之别。好比,古代人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当代则认为美玉不该琢。古人喜爱繁复的雕刻图案,当代则追求简约,偏爱用最简洁的图案纹饰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不过有一点要强调,我们渴望玉雕发生改变,只是表现形式的改变,不是对传统玉石文化的革命,因为玉石文化已经形成了千年,没有任何人具有资格改变它,甚至颠覆它,仅仅是在继承传统优秀文明的基础上恰当地创新,将传统与时尚结合,让玉雕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成为国家文化输出的载体。
  
  纵观中国的历史,输出的只有丝绸、茶叶、瓷器等实用性强的物品,真正体现中华文明的青铜器、玉器、书画却没有大量输出。如今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在推广学习汉语,这是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的最好时机,也为当代玉雕的输出创造了契机,让玉雕能够如同西方的钻石一样走向世界各地,被西方文化所认识和接受,让西方人都带上我们的玉雕。而且,世界各地区民族都经历过从石器到玉器的发展阶段,对于玉器多少都有所认识和了解,只是随着时代变迁玉文化发生了断裂,没有得到延续。只要把我们最代表中华文化的玉雕展示给世界,必能得到共鸣。
  
  问
  
  冷连波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新中国的成立将华夏文明继承了下来,其中简体字改革在我看来是中国的文化改革的败笔。尽管如此,我认为“国”成为了简体字改革中颇具代表性的简化汉字。国家的“国”字,改革前“國”字有一大一小两个口,还加一个戈,让人不免联想到战火纷飞的战场。新中国成立后,“国”字简化为一个口里包着玉,隐隐暗示玉石乃定国安家的吉祥之物。
  
  如今已经迈入21世纪,中国更加强盛,每个人都可以圆中国梦。对玉雕从业人员来说,圆中国梦就是将玉雕做出品牌,把玉文化传承给后人。品牌的“品”字由三个口组成,在我看来就是要通过三个方面树立品牌。一、作品必须要有品味,二、作者必须要有品德,三市场开拓者要具备品行。将以上三点融入品牌建设的理念中,同时在玉雕创作时赋予玉石鲜活的生命和优秀的文化内涵。中国国玉将在品牌建设中收获更高更远的未来。
  
  那么品牌如何建立呢?我认为这肯定离不开雕刻者、经营商的共同努力。比如,玉雕大师们要修炼内功,不断学习艺术理论知识,强化艺术理念,提升艺术修养。在设计时运用绘画理论刻画人物造型,构思题材布局,在玉雕创作中注重美学构图,将构图章法与造型设计等朴素的美学理论运用其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将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章法研究透彻,以最优的形式组合起来融入玉雕设计与创作,勇于任何可以达到美的形态效果的艺术表现形式。
  
  经营商家则可以通过系统的经营建立品牌。因为一个成熟的品牌建设必须首先经由工商登记注册,其次为品牌设立最基础的服务标准与企业文化的协同发展也将成为重要的企业经营模式。就目前来说,玉雕行业中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将文化基础、专业语言进行结合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品牌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加强企业文化专业性,同时推动行业的发展。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将品牌理念、文化、创新、诚信的关键价值理念传达给消费者,有助于成为文化和品牌协同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当然品牌建设应当在创作者领悟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感受,建立一个独特的品牌价值核心,形成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优势和特点,在市场中独树一帜。同样,宣传在品牌建设中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品牌推广将如洗脑一般改变消费者的生活与消费模式,在消费群体中树立口碑,逐渐形成品牌影响力并取得较高的行业地位。
  
  切
  
  林子权 “观喜堂″堂主
  
  2007年至2012年,这五年时间是全国玉雕行业飞速发展的腾飞期。短短五年时间,玉雕单件的价格从万元到十万元,乃至百万元、千万元,成交额远超之前十五年整体营业额的数倍。这让人瞠目结舌的价格走势超过了所有从业者和玉雕爱好者的预料,玉雕市场变得十分火爆。但是2012年底,国家经济进行整体改革,旨在打压各大行业经济泡沫的各类调控政策出台,使得变幻莫测的经济市场漩涡波及玉雕市场,红火的玉雕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加上,上海玉雕市场的作品逐渐缺乏新意,出现同质现状,作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减弱,导致了上海玉雕市场被无情的挤压,海派玉雕的地位被撼动。
  
  最主要的是,海派玉雕的销售渠道很窄,没有形成完善的玉雕产业链,造成一人多职的局面。雕刻者不仅需要从事设计、雕刻,更要兼顾销售,无法专心从事玉雕创作。这需要我们主动积极地改变这种局面,让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发挥最大功用。具体说,就是深度挖掘出制作者、推广者、评论家和收藏家的功能,让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功能发挥到极致。制作者,是一件玉雕产生的源头。他们依据丰富雕刻经验精挑细选特性鲜明的玉石创作,同时将奇思妙想体现在创作中,将玉石天然美与雕琢美结合,让玉石呈现出别样风情,赋予玉石第二生命。
  
  我认为,今后的玉雕市场正走向一个慢速发展的状态,玉雕的价格也将回归它的合理价格。如何应对这样减速发展的玉雕市场是我们玉雕从业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建议,第一、玉雕工作者要从玉雕的内容着手,将空洞、表象的传统形制进行深度挖掘。把可以凸显人文内涵和时代特征的精神层次内涵通过玉雕展现给消费者。其次,设计者可以站在观赏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让观赏者更能看懂玉雕表达的深层次内涵。再者、工艺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是当代玉雕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细节。玉雕从业者不仅要不断完善作品艺术层面,更要在工艺这一基础要素上多下功夫。如点线面的处理,打磨与雕琢的平衡,最终呈现的作品状态等。最后,玉雕的作品要变化,需要极大的经济做后端,同时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题材转变,风格转变,技艺变,市场变化中,顺应市场变化最重要。我们只有以真实和诚信为根本,建立良好的信誉,才能推动当代海派玉雕的不断发展。
  
  何雪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副教授
  
  玉雕行业具有一种普世性,自古以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为美玉以及它的吉祥寓意而倾倒,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宝贝。我们作为当代玉雕的领军人物,需要做的就是引领文化新趋势,引导行业新追求。通过举办大型活动与专业论坛为玉雕行业提供最前沿的作品与艺术标杆。我希望未来的玉雕行业将变得更为包容,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把我们的中国玉雕推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标志性符号,像国粹京剧一样让世界接受。
  
  对于玉雕创作,我以为意境最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数千年积淀而成,无论哪个朝代的艺术家都将意境表现作为了评判艺术品是否优秀的标准,从历史的角度看,意境构成中国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要做到赋予玉雕意境,要避开俗气、摆脱匠气、远离市井之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逸自然之气。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螺旋状和波浪状向前发展的,中国玉雕在80年代经历了萌芽期,1995年至2007年的膨胀期,2007年以后的调整期,我们的当代玉雕已经发展成专业、行业、产业的跨界门类。从学术角度玉雕是一门专业,从职业角度玉雕是一个行业,从经济角度玉雕便是一个产业。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门类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需要文化的引导和商业运作的支撑,而且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说文化引导是旗帜的话,商业运作就是成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现在的玉雕艺术,不能只注重玉器外在的雕工,而应该提升其内在的“玉气”。所谓“玉气”,就是指雕玉者通过雕琢玉器所要传达给人们的某种精神。“器”与“气”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以气补器”,用内外兼修来弥补现在玉雕“器有余,而气不足”的缺陷。
  
  为了摆脱“三气”提升玉雕作品的“玉气”,玉雕从业人员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变得更为重要。人才素质包括人员的文化底蕴、专业技术素养和其他综合素质。从事当代玉雕行业的人员就应该具备时代的眼光和玉文化的底蕴,抓好最为基础的工艺要素,让玉雕市场同质化的现状逐渐消失。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