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藏在和田玉背后的“软实力”

  8月13日,在本届商博会上的珠宝展区,从成都前来参展的参展商肖清贵看中了一块和田玉原石,他想雕刻一个特殊的图案,工作人员很快就帮他联系到了一位雕刻技师。
  
  郭海军是新疆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同时也是中国玉雕大师。近年来,玉石原石在市场上出现垂直升温的态势引起了他的关注。出现这种情况,在他看来,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一是雕工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二是雕刻工艺本身存在问题,再就是,敢“揽”这“瓷器活”也有“金刚钻”的能人,工价过高。“工艺价值”成为隐藏在和田玉背后的“软实力”。
  
  媚俗,有“价格”无“价值”
  
  在8月13日举行的“和田玉玉文化和产业发展论坛”上,郭海军静静地坐在台下听着台上同行们的演讲。脑海中不时浮现出30年前,自己刚入行当学徒时的情形。那时,受体制限制,学玉雕的人比卖玉的人多,如今,彻底改变了。虽然官方的数据每年都有所变化,但在他模糊的印象中,现在干玉雕这行和干玉器销售的人数比例大约为1:50。
  
  新疆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泽昌用数据佐证了这一说法:新疆玉器的生产加工量在全国只占10%~15%,80%以上的玉石子料被运往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加工,之后又有40%的成品玉器返回新疆销售。
  
  上世纪60年代初,具有国营性质的新疆玉雕厂成立。国家为支持新疆和田玉的发展,从全国各地挑选优秀玉雕工匠来新疆带徒授课。从此,新疆改变了“有玉无雕”的状况。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下的玉石市场回归了正常。玉石雕刻方面人才匮乏的问题一下就凸显了出来。郭海军介绍,为解决这个矛盾,新疆职业大学、新疆艺术学院都开设了相关专业,为提升玉雕行业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玉石珠宝雕刻这个行业中来,但也同时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工艺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体现的工艺价值却无标准可依。
  
  “同一件作品,你觉得不错,值10万元,可能有人觉得就值1000元,这都不好说。”郭海军认为,这是因每个人对作品背后工艺价值的判定标准不同所致。
  
  尤其是当下,一些技师为了刻意迎合市场,制作一些题材低俗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许多玉石玩家宁可要原石也不雕琢的重要原因。 “创新不等于媚俗”,郭海军强调,玉石雕刻是一项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积淀和时间磨砺的工作。即便是创新,也是要在有足够积累基础上的创新。否则,只能是徒有“价格”而无“价值”。
  
  价值标准,行业升级提档的关键
  
  马国钦是新疆和田玉信息联盟商会会长。在他看来,和田玉产业化发展正面临一个升级提档的关键期。在产业化形成的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四个阶段中,目前已经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演进,正面临标准化和效益化的突破。
  
  目前新疆和田玉市场经销企业有近万家,销售额超过百亿元,不同规模的玉雕企业超过400家。
  
  马国钦解释,和田玉艺术品的价值应当取决于三个方面:原料价值、工艺价值、艺术价值。命名标准和分类标准只能确定原料价值。至于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根本就没有标准可循。因此,才会出现同物不同价的情况。
  
  马国钦透露,8月底,设在和田的和田玉交易中心将正式挂牌。国家为支持和田玉产业发展,还将全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和田玉鉴定检测中心,批准落户在乌鲁木齐。“我们期待,能像支持新疆特色餐饮一样,支持和田玉产业发展,支持和田玉标准化建设。”马国钦再三强调。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