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八月,听蝉声,赏玉蝉,入禅境!玉雕里的蝉韵……

花开一春,蝉鸣一夏。

每到夏天,整个城市都像上了发条一样,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蝉鸣,热烈、绵长,且放肆。

很多人关于童年夏季的记忆,也被一声声蝉鸣越拉越近。

那时候好像还没有电脑和wifi,夏日捕蝉成了童年唯一的乐趣,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树上捕捉鸣蝉,嬉笑喧闹,老人们则摇着蒲扇在树下听着蝉鸣憩息……

光与影的斑驳交错,伴随着阵阵蝉鸣,童年的夏天也定格在了这一刻。

在中国,蝉,自古以来,就有着不一样的地位,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和称颂。

蝉鸣不仅标志着节气的更替,时间的更迭,更是高洁的人格象征。

《国风豳风七月》曰:“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骆宾王《在狱咏蝉》道:“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蝉,以其独特的习性在文学作品中占领了一席之地,并且,随着中国人对蝉的热爱加深,不仅文学领域,蝉在玉雕文化中,也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如今,玉雕蝉大概有三种。

汉八刀蝉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高峰,想要论述和田玉的发展历史,必然会讲到汉朝,至于谈到汉代的玉器,蝉又是不可避免的题材。

比如我们常常说到的“汉八刀”,基本就是指汉代雕刻的玉蝉。

其寥寥几刀,矫健、粗野,且锋芒有力,把蝉的神韵展现的淋漓尽致,也给玉蝉注入了饱满的生命力。

及至今日,依旧有无数的玉雕师会模仿八刀的技艺雕琢玉蝉,足见八刀蝉的地位。

并且,因为汉代玉蝉的工艺鼎盛,加上蝉在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所以汉代墓葬,也会把一个玉蝉放在死者口中,以祈求庇护和永生。

可以这么说,汉代君子生而佩蝉寓高洁,死而含蝉求永生。

一枚汉八刀蝉,不仅仅工艺的精湛让人赞叹,更因蝉身上所代表的高洁的品质和吉祥的寓意,让玉蝉历经千古,仍旧不衰!

写实蝉

到了近现代,源于人们对于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喜爱,也涌现了一批极具写实的写实蝉。

玉雕师在对蝉进行深刻的观察后,根据蝉本来的样貌如实的雕琢,做到与实物对象基本符合的境界。

尤其注重蝉细节的刻画,在写实派玉雕师的手下,能给我们展现一个自然界中蝉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真”。

这种根据自然万物本身,用最写实的细节刻画,把最真实的蝉展现给每个人看,也更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看一写实蝉,便仿佛夏天已至,蝉鸣在耳边,舒适、自然,而惬意。

写意蝉

至于写意蝉,既不像汉八刀蝉那样只有寥寥几笔,也不像写实蝉那样过于细节刻画,而是注重蝉神态的表现,来抒发作者的情趣。

在玉雕师笔下的写意蝉,没有逼真的外在形象,却有着高洁而吉祥的内在精神。

刻一蝉,展现的是雕琢者的一种情趣、一种生活和一种精神志向。

蝉与禅

蝉,朝饮甘露,暮咽高枝,春蛰冬伏,夏生秋亡,虽然生命短暂,却活的热烈且绚烂。

朱熹曾评注蝉曰:“蜩,螗,皆蝉也。如蝉鸣,如沸羹,皆乱人意”。

大意是嫌蝉太过聒噪、吵闹,会扰乱人意,但王籍亦有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以动显静,蝉鸣的喧闹中更能让人感受到山林之静,也能让人的心灵沉寂下来。

耳听蝉鸣,心有禅意,不仅从中国的造字法中感受到蝉与禅的相似,生活中,蝉也在诉说禅意。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质本高洁,仿佛也警示着世之君子也应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性。

一只蝉,从卵开始,到若虫,再到最终成虫,必须经过一到两年的脱壳,才能在树上大鸣大放,其中艰辛,实乃不易。

在这数以年计的艰辛后,最终只为换取一季的高歌,蝉一声接一声的知了知了,热烈而高亢,让我们知道即使生之不易,却依旧要把生命活的绚烂。

并且,在民间,人们喜欢把“蝉”称为“知了”,知了知了,通透明了,这不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吗?

或许,盛夏之时,听一曲蝉声,赏一枚玉蝉,入一种禅境,将别有一番风味。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