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玉中有真趣,欲辨已忘言!

朱光潜先生曾说:“人生乐趣一半得知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的活动是客观的,但感受却是主观的。

大千世界,姹紫嫣红,眼见颜色,耳闻声音,皆属感受,但哪怕同一幅景,同一声音,不同的人感受到的美与乐趣也大不相同。

比方同一块玉,在有的人眼中就如掌上明珠,充满喜爱与趣味,但是在有的人眼中却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敝屐。

而那些但凡能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中领略到趣味的人,除了有喜爱因素之外,天资和修养也起着巨大作用。

他们大都是能看见一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能听到一些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以及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趣味。

并且,无一例外,他们都懂得“静”。

诚然,大约静中也比较容易出现趣味。

当然,这种“静”,并非外在的肃静,而是心灵的清净与空灵。

它,不显不露,不增不减,却能把一种内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以一种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起来。

一个“静”字,深邃,富有禅意,且充满趣味。

想要学会“静”,不妨从赏玉开始,因为,赏玉,是绝佳找寻“静”的方式。

世事太喧嚣,有时不妨将一盏玉香炉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点上一炷清香。

当氤氲的香烟从玉香炉慢慢泛散开来,我们可以嗅到一种深敛的气息,仿佛拂过水面的清风,入了心上眉尖。

这就是静。

再不妨,于静室中,煮一壶茶,赏一块玉,当茶香缥缈,人赏美玉,静静地抚摸它的纹路,感受它带来的触感,仿佛和玉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这也是静。

或许这些感受没有五彩纷呈的画面,也没有惊涛骇浪的拍击,可却美的安静而和谐,是一种雅致和平淡的交织,让我们感到闲逸萧散的情趣,领悟静谧恬淡的境界。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千年前的智者就是在深邃的静山和水中感悟出了禅意。

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悟呢?

六月,外面的骄阳似火,燥热难安,不妨在玉中寻一片清静,享一刻清凉,品一丝禅意。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