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儒家“三礼玉论”,玩玉的人都应该看看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在古代,礼不仅是社会的规章制度,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仪式。

  想研究中国的礼仪,那绝对绕不开的就是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浩瀚如烟的中国文化史,同时也是一部漫长的玉石文化发展史。

  玉石并非我们简单理解成的是装饰的工具,在悠悠岁月中,和田玉与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已超越其外在形式表现的装饰意义,那么玉中是怎么体现“礼”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三礼玉论”。

  三礼是指《仪礼》、《礼记》、《周礼》三部儒家著名典籍,而将其中有关论述玉的部分抽取出来就组成了“三礼玉论”,想研究中国的玉文化,想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对于玉有着不一样的感情,绝对绕不开“三礼玉论”。

  通过“三礼玉论”,我们知道了即使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对玉的开发和利用也十分重要,不仅有着正规的管玉机构,而且对于各式各样的玉的形制与意义都有所记载,最重要的是有一套完备、详尽的用玉规矩。

鉴玉尚质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道至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古人崇玉以素为贵,不以纹饰为美的标准。所以只要是在礼的规定下所使用的玉器,注重的都是玉的质地和造型意义。

  其实关于玉的质地,古人和今人都十分看中,好的玉质能给人一种最直观的美感,那是大自然所赋予的,非人为可改变,它的美独一无二,无时无刻不牵引着爱玉人的心。

  关于造型意义,古人雕刻讲究形似,礼仪玉器的表面必须朴素少效,不允许雕刻繁得四纹样,如我们熟知的汉八刀,仅仅几刀,就雕刻的十分完美,神韵具在。

  虽然今人去看古人雕刻的玉器,一眼不一定能辨别出来是什么,但是却能体会到其上的雄浑博大、自然豪放,当然,这也是不想因为雕刻的痕迹影响整个玉的美质,从而让这块玉器具有更加超前的艺术观赏价值。

  我们现在看到的作品,与古时相比,更加形象化,生活化,不像古人的追求意境,现在的作品更加写实,当然,这种转变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执玉尚谨

  执玉尚谨,顾名思义,就是要求不管皇帝也好,群臣也罢,拿着玉器的时候,不仅姿势要规范,表情也要肃穆。

  这就像读书时,周一升国旗,奏国歌,你不仅要好好敬礼,表情也要严肃,要是做不到,就会被老师教育,在古代,你要是执玉不尚谨,那么可不是简单的教训你几句,严重了,都要杀头的。

  《礼记曲礼》中记载:“君无故玉不去身,人上无故不撤县士无故不撤军瑟。”这句话通俗来讲就是古代的君子,玉不离身不是说说而已,那是一定会执行的。但是今人,可能遵循这项的少了,除了少数很爱玉的朋友才能做到。

  还有“帷搏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这句话就是告诉你当你手执玉器的时候,一举一动都要稳健协调,不然就是不符合礼。

  其实现在人赏玉已经没有了这么多规矩,但是拿玉鉴赏,保险起见,还是稳健一点的好,不然玉摔倒地下就不好了。

用玉尚慎

  用玉尚慎,旨在告诉你,在古代即使你有钱,有些玉也不是你想用就能用的,什么身份用什么玉,什么情况用什么玉都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大夫执玉到邦国去执行使命,以玉申信,表示执行玉命。玉是礼节的象征,你的这块玉就像尚方宝剑一样,代表着天子的意愿,你要是不拿着这块玉,而私下觐见,就是不忠的表现。还有在喜事、丧葬方面的用玉制度,数不胜数。

  其实到了现在,早已没有了这么严格的用玉礼仪,只要喜欢,普通人也能玩好玉,但是,古人的一些关于玉的礼仪也让我们对于玉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