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吃、穿、玩、藏、用,看古人如何玩转和田玉文化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以玉为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民族气节;是“玉石俱焚”的大无畏精神;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是“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

  不可否认,和田玉与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是贯穿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们就看看古人如何花式玩玉。

食玉之风

  民以食为天,人离不开吃,尤其中国人也好吃,什么都想要尝一下,有着八千年历史的玉也难逃此劫。

  现在要是让你吃玉,你肯定不愿意,但是古人却食玉养生,黄老思想中认为玉中集合日月灵气,是天地精华,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据载,秦始皇当年为了长生不老也吃过玉屑。

  特别到了魏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人们朝不保夕,阮籍更是发出“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的感慨,而食玉让魏晋之人点起希望之灯,把命运寄托在食玉上,祈求像玉般长生不老。

金缕玉衣

  人,赤裸裸地来到世界上,可是却不能一直赤裸裸地生活,为了遮羞,有了衣服,为了爱美之心,有了更好看的衣服。要是以游戏作比喻,以草做的衣服是新手套装,那以玉做的金缕玉衣就是神级套装!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多个汉墓中均有发现,古人迷信的认为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穿了金缕玉衣可以祈求来世,简直就是一份有格调又体面的大型复活甲,不仅体现了佩戴自己人的身份和地位,也表达了古人长生的祈愿。

君子佩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古代君子必佩玉,佩玉不仅是为了装饰,更是包含着浓厚的政治思想和礼仪规范,是品德的象征。

  《礼记玉藻》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就是说君子乘车的时候,能听到车上的銮铃、和铃的声音,步行的时候,应听到身上玉佩碰撞的声音,因此一切邪僻的杂念就不会进入君子心灵中了。

  并且玉石悦耳的鸣声也在告诉周围的人们君子来去光明正大,从不偷看偷听别人的言读举动,这便又成为君子行动光明磊落的标志,体现了君子的品德,这些礼仪制度也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古代男子佩玉的社会现象。

玉饰

  古人把和田美玉或悬于颈,或系于腰,或系于发上,作为日常的重要装饰。若说最能衬出一个女人美的饰物,非玉莫属。

  芊芊皓腕上的玉镯,白皙秀颀的脖颈间的玉坠,如丝飘逸的秀发间的玉簪,玉珰轻摇,素腰如束,那若隐若现间透着些许温润细腻的白,摇曳着万众风情,如罂粟花般充满诱惑,令人窒息。

  和田玉的温润气质和独特的魅力,是最好的饰物。

赏玩和田玉

  “干干巴巴,麻麻赖赖,一点都不圆润,盘他!”盘玉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赏玩古玉的方法。一块美玉,于鼓掌之中,摩擦把玩,养身养心,乃一件美事。

  赏玉,除了赏玉温润莹泽的外表之美,更是想在美玉名品面前产生怀古之思的审美心理现象和体验;在玉中达到太古人士的那种悠然自得、泰然自若、逍遥自在、了无杂尘的雅境;也想像和田玉一般冰肌玉骨,不为俗世烦恼,心如止水。

藏玉及用玉

  现代人藏玉很多是为了利,但古人藏玉大多是为了喜欢,他们在玉中寄托人文情感和艺术欣赏,藏玉,藏的是一份情怀与文化。

  古人用玉真的会超乎你的想象,他们用玉验毒,就像用银针一样;用玉消炎,据说古人佩戴玉耳环也是为了防止耳朵发炎;还有一些玉制的器具,玉碗、玉盆、玉角杯、玉笔筒、笔架山、印章、砚台、还有玉玺等等,当然,这都不是穷人用得起的东西。

  到了现代,能买得起几块好玉就已十分不易,用玉基本是不存在的,但是却并不妨碍我们去赏玉、玩玉、藏玉,传承玉文化。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