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和田玉种类那么多 该投资哪一个?



  自古以来,人们对爱玉、赏玉、玩玉、藏玉的风气一直不衰,也带动了和田玉收藏投资热。尽管和田玉升值潜力巨大,但和田玉的收藏和投资领域,还是存在许多误区。如今的和田玉种类那么多,很多人所坚信不疑所谓真理真的对吗?下面藏玉就来讲讲如今和田玉市场上的各个玉种的现状。

  和田籽料

  首先我们不得不说籽料,籽料应该是迄今为止最疯狂的石头。大概在05、06年,那时候籽料并不是很贵,现在的高货在当时价格是很低的,那些中等的,中下等的料子,我们这边按铁锹卖的。也就是突然间这个东西价格一下子猛长了起来,翻了不知道多少倍,高的让好多人无法接受,为什么呢?一是其本身的优点,二是其资源的开采被限制,数量越来越少。三是传统文化的发扬。最重要的还要感谢媒体,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籽料的美。

  籽料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油润性好,这是其它料子都所不能比拟达到的,和田玉从山料转换到籽料,中间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河水自然的洗礼才变化而成,就好比人为的给一块玉打磨了一遍,一块没打磨的玉跟打磨过的玉有可比性吗?

  其他料的特点就是极品没有和田出的多,和田出名的玉太多,而且早就被古人追捧,另外如果玉都发挥到极致的话,青海俄料多极品也比不了极品的和田,和田火了这么多年经久不衰也不无道理。

  羊脂玉

  羊脂玉,被称为软中的极品,极其珍贵,所以羊脂玉称为了收藏者们所追捧的对象,如今的玉器市场上,很多玉器店里的商家都在介绍自己所售白玉的时候都说这是羊脂玉(现在称羊脂白玉比较多),致使很多人上当受骗。

  羊脂白不一定是最好,仅仅是白玉里面最好的,说白的好的人要么不懂,要么居心叵测,因为众所周知大部分俄料很白,在网上拍个照片很容易冒充羊脂白玉。和田籽料一定要看起来温润、拿在手中是有点油滑的感觉。有的白是用化学品清洗出来的!天然的羊脂玉看起来其实带是有一点淡淡奶黄色泽的乳白色!就是说在白色当中透出微微的黄,质地稍差的透出的是浅灰色。而如今人们盲目的求“白”就已经是在羊脂白玉的理解上出现了误区。

  其实羊脂白玉只是现在人们的叫法,在以前就叫羊脂玉。没有白字这一说,这个白字是人们后加上去的,带有太多的主观色彩,因此过分看重颜色,会大大误导人们的收藏理念。在现实里,假如我们以吃的羊油的油脂和白度为标准的话,那么天下可能就只有一块羊脂白玉了。因为羊油只有一个白度和一个油性,而和田玉每块玉的颜色温润程度都不完全一样,所以说我们不能强求。应该严肃、实事求是地否定当前社会上对于羊脂玉的一种流行说法和取舍的标准。

  河磨玉

  河磨玉产自辽宁省岫岩县与海城交界处。是以透闪石成份为主的一种软玉籽料。河磨玉不仅具有和田玉的温润,更有翡翠的亮丽。因其密度高,油脂度好,储量少深受广大藏家喜爱。

  岫岩河磨玉的增值空间大还可以从历史上找到渊源。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的河磨玉就已被辽西古人所利用。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中,经鉴定大部分是用岫岩河磨玉制作的。此外古时有名的和氏璧,就属于河磨玉。

  以下是红山文化的一些图片:

  但如今这种东西很多都是烧色做的假皮子,谈到烧色,其实以前是作为一种玉雕的工艺流传下来的,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色彩和变化,到了现代就成了作假手段,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而已。

  河磨玉的类型较多,基本以"皮包肉、肉加皮、皮混肉、肉透皮"四大类为主,其颜色以"嫩黄白"最佳。

  这是一张原石的图片,在切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十分完美,皮,浆,肉,观赏性和学术性都有很大价值,首先看最里面的是玉体,紧挨着的是浆,然后浆和皮的混合,接下来纯皮层,按照这个顺序做一个推断,玉于外界的第一次物质交换形成的浆,然后浆逐渐再演化成玉皮,玉皮的最外层已经氧化开始变成糟皮,至于露点的位置是因为遭遇到水冲,糟皮被流水侵蚀掉形成的。

  而关于河磨玉的价格,岫岩河磨玉原料的价格一路走高,尤其是黄色河磨玉更是价格倍涨,因为其质感和和田玉最为相似,被称为和田玉惟一的替代品。
  俄料

  再说说俄料,俄料这个玉种其实很早就流入中国,02年左右就已经在石佛寺这个地方流通了,但是价格一直很低迷,直到06年价格在起来,尤其是08到10年俄料里面的一种叫做黑皮料的料子更是把俄料推向了一个巅峰,也就是那个时候起,俄料得到业界人的追捧,迅速流通向全国各地,占据了全国大量的市场,也正是俄料的介入填补了和田玉空缺的局面。

  这里面包含了俄料的市场上看到的大多品种,有些一提俄料就抵触,一提俄料就说干的,但一些好的俄料还是值得收藏的。下面几个是俄籽的图片,俄白的特征就是瓷白,类似于惨白,当然也有润度相当不错的。

  俄籽坊间流传容易垮,和田籽是十籽九裂,俄籽是十籽九垮,就是切成率比较低,这一点和河磨比较相似。在俄料当中,俄碧和析木有一拼,但俄碧中黑点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净度和细度很好,颜色也要明快一些。要说俄碧不具备的特征和劣势就是析木是籽料。当然现在据说俄黄口也流传在市场上。


俄料雕件

  俄料,也是一头狂奔的斗牛,2009年一只好的俄料手镯,带点红皮色,黑皮等,完美的才几万吧,如今离谱的是一只上好的俄料手镯回到几十万,差点的也在几万块钱。
  青海料

  下面再说说青海料,青海料流通市场很早,但是08年以前价格非常低,一块牌子当时08年以前的价格不过几十块,青海料是奥运会举办之后,由于当时做的奖牌上面用的材质有青海料而逐渐被大家所认知和认可,大家一提青海料首先想到的就是透,没有油性,那只是一些,不是全部。


翠青料

  青海料里面的顶级料是青海翠青,这是业界所公认的,任何料子的翠色都没有青海料的翠色艳丽,耀眼。青海料里面还有一种料叫烟青,类似于籽料的青花,好的俏色作品也非常漂亮,说到肉质,青海料里面的野牛沟,我们行内所说的钢板料也是质量杠杠的,没有一点水透的感觉,非常浑厚,料性非常好,结构也紧,成品也是非常的耐看,养眼。


野牛沟的原石,看着泛青,切开泛白

  1993年刚发现青海玉时,3000元就能买到一车,折合六七毛钱一公斤。由于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金镶玉”的用料,青海玉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目前上好的青海料也上涨很多。
  碧玉

俄碧手镯

  再说说碧玉,如今我们市场上见到的碧玉大多都是俄罗斯碧玉,俄罗斯碧玉流入中国市场也比较早,价格真正起来也就是这几年,2010年以前价格还是很低的。这应该跟翡翠的膨胀有关,俄罗斯碧玉以其美好的品质有可能日后要代替一部分翡翠,成为翡翠的部分替代品也不好说,至少现在看情况是好的。俄罗斯碧玉里面的种类也分好多,菠菜绿,白加绿,苹果绿,鸭蛋青。这个但是这几个里面,幅度最大涨幅最疯狂的要属无结构鸭蛋青,有当时的几百一公斤的价格到现在的接近2万,它属于夹层料,产量非常小,且利用率不高,属于比较稀有品种。逐渐被业界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当然要论博眼球,还是纯净的菠菜绿养眼,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藏玉还是比较看好鸭蛋青,毕竟产量小,稀有。


和田碧玉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突出和田碧玉,可能是因为和田碧玉更为我们所熟知。新疆碧玉的主要产地是天山山脉的玛纳斯,自清代开始大量开采,时至今日,玛纳斯碧玉变得愈发稀少。玛纳斯碧玉颜色呈菠菜绿色,其间夹杂有点状以及条带状的淡白色斑纹,玉中存在黑色墨点,墨点颗粒较大。目前,玛纳斯碧玉在市场上并不多见,由于清代中期的开采量大,存世的主要为当时的摆件或小件器物,其玉质比较细腻均匀,有一定油性,品种有籽料、山料及山流水料。

  如今也有很多收藏爱好者喜欢和田碧玉,一是因为和田碧玉本身的菠菜绿色给人沉静、优雅、内敛、高贵的感觉;二是因为和田碧玉产于新疆和田地区,是我国好玉的发源地;三是因为和田碧玉本身的质地非常温润,有油脂光泽,适合随身佩戴。
  韩料

  最后来讲讲韩料。韩料顾名思义来自韩国,是一种产於朝鲜半岛南部、春川地区蛇纹岩矿床的一种软玉,又称作“韩国玉”、南韩玉大约是在2007下半年左右,韩料大量地进入中国市场,最早主要集中在河南及苏州、扬州等地区。到了2008年下半年,韩料辗转流入至新疆及台湾等地。

  据了解,2008年在质检的和田玉中,韩料质地的玉尚不多见,而自2009年下半年起, 低价位玉手镯中,近一半都是韩料玉。

韩料手镯

  韩国玉可以说是青海料和俄料的混合体,其与青海料的区别主要是没青海料透,抛光后没青海料的玻璃光泽强,抛光前看上去有塑料感。其与俄料的区别主要是没俄料那么死白,白色韩国玉的色泽非常接近和田玉,但没有和田的油润,抛光后区别不是很大,高手都容易吃药。

  经过染色仿造和阗玉籽料的韩料扳指,就照片上来看几乎无法分辨,就算识玉高手也得跌一跤。

  由于这二年和田籽料的身价不断高涨,比较起身价动辄上万的和阗玉,便宜的韩料很快的被玉贩子相中,将韩料进口到中国境内充作和田籽料的代用品,目前每月大约有十公吨左右的韩料进口到中国。同时也因为韩料的外观与和田籽料非常相像,一般人不容易一眼辨认,因此更有不少不肖业者打著和田玉的名号,令不少初学者受骗上当,天真地以为自己买上了一块上好精纯、油性十足的和田籽料了。

  如今,韩料老坑已经逐步采完,目前出现的韩料是新发现的矿坑。有些质地好的韩料抛光后做了几十年的老师傅都看不出。玉石市场中韩料很多,杀伤力强大,吃药的人也多了去了,玩家们需要多加注意。

  如今,和田玉市场已成为除房产、股票外最热的投资领域之一,大量的热钱涌入,也是和田玉疯狂的原因。很多买家卖家抱怨价格太高,但抱怨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在的市场。

  而和田玉的疯涨也带来了各种乱象,所以在收藏时,要掌握和田玉材质产地的基本知识,能分辨真假,在注重产地的同时,了解玉料本身的质地是不是上乘,任何玉种都有好的也都有差的。

  不是所有的玉都是可以收藏,和田玉的收藏必须是要找准方向的,宁精勿杂、宁缺毋滥。既然是收藏就要在辨别材质、了解工艺、掌握历史上多下一些功夫,太过功利往往是会得不偿失。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