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籽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听听专家怎么说

  和田籽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由山料经水流冲刷而成的吗?籽料的原生矿体是山料吗? 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少玉石专家学者的演讲论述。在近日的一个和田玉论坛上,中国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白玉研究会副会长蒋有儒老师讲述了关于和田籽料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下面是他的讲话全文:
  关于和田籽料的形成是一种问题,我查阅过很多的资料和不少专家学者的演讲、论述,以及诸多散落在民间的流传故事,各种说法大家都认为籽料是冰雪熔化、山体崩塌、山料被冲到河体之中,再经过数百公里水流的搬运,期间石和玉混杂相互碰撞、摩擦,最后在平坦的地区形成和田籽料。上述的观点似乎很容易被接受。诚然山料经水流冲刷、长期搬运可以被水冲成籽料,但是根据我50多年在一线的实践经验与实地考察,有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现在和田玉河中的籽料并不是由山料经高山由水冲刷而成。换句话说籽料原生矿不是山料,山料不是籽料的妈妈,籽料也不是山料的儿子。它与山料一样是同属于原生矿,根据有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玉龙喀什河到和田市上下大概270多公里,这条河在这里分杈分成两条河,一边是到玉石矿,另一边是喀拉喀什地区。这个山上有白玉,也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山流水,这个发源地冰冻下来以后,往和田市方向走,可以捡到山流水,每年大概有100公斤左右。我在和田收料的时间三四十年的时间,每年大概是100公斤左右,好的时候出一大块一百公斤、两百公斤,也有几年出一块。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地段,20公里左右当中可以捡到山流水。再往和田方向走180公里左右没有玉石,一块玉石都没有,籽料也没有、山流水也没有。
  再往和田市方向,这七八十公里这一段河再往下走,这180公里往下走,就是靠近和田市附近大小上下这一段,有六七十公里,这一段河当中是籽料,最好的籽料产区。这个籽料就在这一段河流当中埋藏着。如果说这个和田籽料是由这个地方的水冲下去,当中这一段七八十公里的地段为什么没有玉。这个玉不可能从天上飞下来再掉下去。这是我第一个要讲的观点。
  第二,和田籽料主要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质地比山流水更加的温润,品种更加繁多。玉质的好坏并不是水流冲刷长期搬运可以改变的,只能是矿物体本身形成时候固有的,因此流水不可能将粗糙的质地冲刷成细致的质地,也不可能将软质地的玉冲刷成硬质地的玉。我们做玉的都知道,很多老乡把山料磨一磨,切一切,用沙石磨成籽料的,山料还是山料,籽料还是籽料,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不是籽料,这是假冒伪劣。如果山料可以冲刷以后就成为好的籽料,那滚筒机磨都成好的了。这是第二个观点。
  第三,和田籽料有黄、青、白、墨、碧,这五种基本的色调,每一块颜色都是由这五个基本的色调来的。而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山料只有白玉和青玉,就是刚才讲的这条河,这条河和山的地方只有白玉和青龙玉两种。黄、墨、碧三种从哪里来的?难道河水的冲刷可以改变玉石的原料吗?
  第四,有很多籽料是半石半玉共生,有的纯石包玉,玉的部分都被河水磨成极其光滑的部分,石头部分还没有被磨掉,并且与玉共生,这种现象应该如何来解释。这里有两个样品,都是我自己的石头,这是半石半玉。这个上面玉已经磨的这么光滑,下面的石头仍然存在。如果是水流冲刷而成,石头应该老早就磨光了,玉才能磨成这样。现在是玉石共生,玉磨成这样,石头还在旁边存在,所以不是水流冲刷而成。还有下面石包玉,有人问我这里面的玉好不好,我说你看这个玉很好,里面的玉质相当好。真正的石包玉。这一块是籽料,黄玉的籽料,和田玉,里面的玉相当好。这块籽料4公斤重,很好,外面就是包的石体。黄玉一般来讲都带这种颜色的皮,没有单纯的。籽料里面形成皮的比较多就是白的和黄的,都有皮。白玉可以形成红皮、白皮,墨玉、青玉、碧玉基本上没有皮,这为什么,以后再来商讨。为什么长不上红皮,也长不上其他的皮。一般青玉、碧玉、墨玉都不长皮。这是第四点。
  第五,从籽料质地、颜色、皮壳在河流中的分布状况看,经我多年的观察和总结发现,颜色、质地、形状、性能、甚至皮色大体相同的玉料基本产出在同一段河流中,混淆存在的很少,各个河段或产玉区出产的籽料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与山料的产出分矿坑的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是高山雪水融化冲下来不可能有如此较为清晰的产状分布。
  事实确实存在,这一块是一个假皮,为什么现在大家买玉买到很多假皮的呢?因为刚才讲了,20公里这一段有山料,再下面没有玉石,到200公里往和田方向走,这二三十公里河流里面出的籽料上面都是带有白皮,现在老乡挖出来以后白皮好像给染色了,上面都有一层薄薄的白皮。再往下走两百多公里,两百二三十公里,这一段河里面是光白籽,没有皮。
  再往下走,带有红皮的籽料或者带黑皮的籽料。所以这些东西跟前面那些白籽有不同的地方。如果说有没有严格的绝对那么区分?也有混淆的地方。这个再往下面走10公里左右地方出的,这个红皮和前面的红皮又有点不一样。这个皮质有一点麻皮色,当中这个料还带一点青花,这种籽料一定出在这个地方,一看就知道是在那个地方。如果你们去过和田就知道,地毯厂往北去的斜对面,我们以前去过208部队就在那个地方。料质非常细腻,里面的皮色没有这么鲜艳。再一个就是这个料质细腻里面有淡淡的青花。
  和田市飞机场下面靠近喀拉喀什河流出的籽料,隔壁沙漠中多数的带一点斑点,看着很漂亮,切开里面都不干净,里面有浆花、有脏斑。第五问题就是按玉石的籽料在河床分布状况看,也不是山上冲下来的。如果水冲不可能形成分段情况。
  第六,从和田地区东起策勒县的奴尔乡,西至墨玉县的皮亚曼乡,大约160多公里,约90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分布着山料与籽料在形状、质地、颜色都不尽相同的戈壁玉料,这就是戈壁滩上戈壁料,这是黄玉,这个戈壁滩上可以看到挖出来,分布着跟籽料形状、质地、颜色都不尽相同的戈壁玉料,在90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这些玉料不是原生,它们从那里来?颜色、质地都和喀什山上不一样,这900多平方公里戈壁料都在这一段里面可以或多或少的找到或者捡到。如果说戈壁料要从皮山县一直到若羌县,这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大戈壁滩上都有。从策勒县到民丰县都有,每一个县上的戈壁滩上都有戈壁料。多少不一样,戈壁料里面的颜色非常丰富,刚才讲的五种基本色调都有,非常丰富。这个戈壁滩的料从哪里来?喀什河是南北向,昆仑山是东西向,这不可能冲下来的。
  第七,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山流水每年正常大约产100公斤左右,按一万年来计算,产量大约是1000吨,而现在每年挖出的籽料约为15吨,不包括墨玉河和叶尔羌河,也不包括前面流水的那条河。只讲玉龙喀什河。和田玉为人类的利用历史有七八千年,按理这些玉料到就被挖掘光了,而现在的广袤的戈壁、河流、农田缓坡沟壑中仍然蕴藏着大量的籽料,这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每年两公斤,挖掉这么多怎么还有?这是和田的山料,这是黄玉,这是墨玉(青花),青花里面才有墨玉,其他是没有的。
  带黑点的是碧玉,碧玉一定带黑点,不要看灯光一打开,是青玉,化学元素是这个。所有的碧玉,不管哪里产的所有的碧玉都有黑点,只是多少的问题,某一个局部,不带黑点,某一个局部带。
  第七个问题就讲这么多,是产量的问题。
  第八,从籽料在河床、戈壁上沉积分布的状态来看,第一层是5-6米的泥土,上面都是土,可以种庄稼。再往下挖6-7米就是细砂、小石子、核桃大的乱石子。第三层是碗大、盆大、斗大的卵状石块。第四层就是岩石,到底了。从这个分布状况来看完全符合地壳变迁的情况,我们本来想象汪洋大海里,大海因为地壳的运动,泥土、沙石、与水搅在一起,随着地壳因为逐渐停止,沙、石、泥土由大到小逐渐的沉积下来,这矿层分布状况也说明籽玉在新疆是大海的时候就存在。这样一层层下来,籽料在大海里面就有了,当时翻滚出来以后,地壳运动,慢慢停止,大的石头先沉积下来,然后一层一层沉积。
  以前没有混凝土叫石灰石都放在一起,籽料也在里面,不是河水冲一下就可以冲开,不是那样的。这个是怎么来的?这种现象说明玉,和田籽玉在新疆是大海的时候就形成了。
  第九,从和田市沿玉龙喀什河顺流而上,走约40公里就进入崇山峻岭的峡谷地带,玉龙喀什河蜿蜒曲折地游走在深邃的山谷中,我已经记不清我走了多少次,伴着河水悦耳的流淌声,我站在陡峭的岸边,极目远眺刺破晴天的群峰,依稀可见某些山峰之巅还残存着与河床中相似卵状石头,山的缓坡与沟壑中均有卵石存留,并在每年的暴雨和雪水融化时顺溜冲下,如果不是原生的,这些卵石为什么会存留在几千米高的山巅呢。这是成片的山,它的缓坡、山间有些地方、山顶的有些地方还可以看到,因为地壳运动哪一年不知道,可能有上万年、上亿年,原来山上肯定很多,这么多年风化,都顺着河水流下来。如果是玉龙喀什河冲下来,这么大片的山上、戈壁滩都有这个东西,这个河是怎么冲的?这些卵状的石头,上面的玉石怎么会在这上面呢?
  下面挖好的这一段平坦的地方你们看过了,上面你们都不知道,就是50-60公里,玉龙喀什大桥往上50-60公里的山上面都有。再往上走,就没有玉,但是有石头、有卵石。
  第十,根据李家欣教授2014年10月在"国际宝玉石高层论坛"的会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论和田玉》一文中,他说"经监测,籽料中矿物成份中含有阳起石矿物,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境内所产出的山料、山流水玉石中均未发现阳起石成份"。有位教授讲的,籽料里面以透山石为主,但是含有阳起石成份,而山料和山流水都没有阳起石成份,这个观点如果是化验得出的这样的结果,就更证明了籽料不是山上水冲下来的。
  综上十点所述,籽料就是一万前火山爆发时形成这种卵状的原生矿体被存留在海底,后来经过地壳变迁,造山运动等一系列的运动,于是新疆这块土地从大海底部隆起形成陆地籽玉也随之浮出水面,并形成今天这种分布状况,因此籽玉或者是现存于玉龙喀什河流中的籽料,不是由山料经过河水的冲刷而形成的,籽料和山料就是同一个物种中两个互不相干的原生矿。这是我的结论。
  这些籽料的原生矿山料又在哪里呢?这个籽料的原生矿又在哪里?有的教授和地质专家给我的回答是:"根据目前和田籽料磨圆状况计算需要搬运几千公里或者上万公里的距离才能达到"。也就是说磨成这么圆必须搬运几千公里或者上万公里才能把石头磨成这样的状况。"一万年来形成和田籽料的原生矿的山料,其山脉的成矿环境、地理地貌,在长期的地壳运动及环境变迁中已经消失,原有的古老地层被风化剥蚀殆尽。因此我们现在无从考察其出处,而如今我们在河床中所见到的籽玉,就是从远古时期由洪水从远处冲击搬运到和田的"。
  至于怎么来的是另外的专家学者讲的,后面这段话。我对这个说法提出我自己的看法,对此我有如下的看法,从和田籽料现在的周边环境看,它的西面,和田籽料从周边环境往西是紧连5000多米的昆仑山,向北是400多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再往这里是四五千米的山,这些山脉没有在所谓的地壳运动中消失和风化。产和田籽料的山已经被地壳运动变迁消失殆尽,没有了。那么它的周边这几个大山都没有消失。没有风化消失,至今也没有发现近似于和田籽料的山料存在。只有南、西、北三面几千公里都没有。
  这个山料在哪边呢?只有寄往于东面,要几千公里才可以搬到和田,只有寄往于东面。东面是什么情况?东面一直向东,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从东面有一个缺口出来,秦岭、华山、泰山一直到海边。相对低矮的山脉存在,从和田到泰山大概要四五千公里。我们祖国地势是西高东低,这里假设有玉,也不可能从这里搬到和田。这么重的物体要搬四五千公里或者上万公里,大自然从低的地方搬到高的地方去不可能的,人工也不可能搬过去。其他往西去的四五千公里也没有看到有近似于和田玉籽料的山料存在,一点都没有。已经剥蚀殆尽。这么多籽料的山,这个山不比现在的太行山、昆仑山小,这个山应该有昆仑山这么大,这个山一点痕迹都找不到,就留下几块和田籽料搬到这里来?这种可能性有吗?我认为没有。
  所以这个观点也是不存在的,这么大的山一点痕迹都找不到,就留下这几块籽料,不可能的。回过头来说,籽料一定是在海里,到哪里找去?一定是新疆还没有变成陆地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地壳运动把这块地方翘起来,籽料就出来了,就在那个地方摆着。只能是这个结果。海底的时候这个籽料怎么形成的?就问地质专家去,我也不知道。当时地壳变迁、火山喷发而形成这样的,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不是山料冲性的,而是籽料本身形成的矿。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