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一块和田玉“废料”的72变,看完眼睛都直了

下面这块6.5公斤左右的原石,大家看怎么样?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料子实在太差了。虽然是沁色皮,但料子并没有什么美感。好多大裂,僵也不少,还能看出一些石性,白肉部分其实是窜青花。

可以说,这块料子风险极大,要想进行创作的话,难度可不小。毕竟,切开的话,里面出现窜脏、窜僵、贯通裂的可能性很大。

此时可能不少人已经决定放弃这块料子了。但玉雕师罗赛军认为,如今料子这么贵,没毛病的料子更是贵到离谱,所以不妨对这个料子进行一番抢救,挖脏去绺之后,说不定还可以做出一件作品。

于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抢救手术拉开了序幕。

探测僵和脏的深度

▲经过初步试探,发现白肉部分还是挺不错的,僵和脏已经深入到里面的玉肉了,几乎不能利用。

切掉脏料

既然部分料子不能利用,那就直接切掉。



上面两张图就是切下来的废料,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没有可用的好玉肉,只能舍弃。

可能很多人看了会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了,不如一开始就直接切掉。但毕竟神仙难断寸玉,看不到真面目就直接切掉,万一浪费了料子就可惜了。

所以只能一点一点地去探测里面的真实情况,这样虽然慢,但是稳当,也不会存在切掉好肉的风险。

▲挖藏去绺后,6.5公斤就剩2.5公斤了

开始创作

干净的料子挖出来后,基本上作品的形制就确定了。这时候就要考验玉雕师的文化水准和职业素养了。

每一位合格的玉雕师,脑子里都有一个巨大的素材库,他们会根据料子的形制因材施艺,用最合适的题材来实现料子的艺术价值。

罗赛军根据这块料子的特性,想到了元吉戏猴这个题材。

元吉,全名易元吉,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天资颖异,灵机深敏,尤善画猿猴,并因此而闻名天下。古代绘画评论家把獐猿画看成是易元吉的专工独诣,认为是“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的绝技。



整件作品呈现了这样一副画面:元吉手持悬挂着葫芦的龙头拐杖,端坐于一个崖洞口处,身前一筐大桃,旁边用糖色巧雕一颗松树主杆,沿着崖洞而上的枝干。

上面两只以红皮巧雕的猴子,正被这一筐桃子香味引得垂涎欲滴,元吉故意静坐不动,眼睛却在仔细观察,辄留其意,心传目击,以便写于毫端。

同时,籽料的背面特征形似山石与树木,所以保留原皮,不做处理。可谓把因材施艺的创作素养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再来看看完工后的作品。



玉雕创作,绝非是一种简单的工作,它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对创新的探索,对固有思维的突破和重塑。

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一块块“丑石”蜕变成精美的艺术品。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