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用和田玉表达的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任永辉作品《三不》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论语》

短短20篇的内容包罗万象,简洁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论语》虽跨越千年却依旧深刻地影响着后人。

在《论语》中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一个人的视、听、言、动都要遵循“礼”的规范,不得失时失度,不得违犯,不得逾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的内容虽然不断变化,但是遵守礼的规范,是任何时代的要求。

守“礼”既是自我的约束,也是衡量君子的重要标准。古代的君子不仅比德与玉,也比德于“礼”。

《论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和田玉也是厚重的,悠久的。如果用玉来表现《论语》可以说是十分的相得益彰。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玉雕师任永辉雕刻的“三不猴”系列,不看、不说、不听

作品取材于籽料青玉。采用圆雕工艺雕刻而成,富有表现力。三只机灵顽皮的猴子,或蹲坐或趴卧,分别作出掩耳、遮眼、捂嘴的动作。憨态可掬的神态、拟人化的动作、充满现代感的设计,让这一传统题材重换生机。

不看



胖乎乎的身材,双脚交叠,圆耳嘟嘴,左手扶膝右手遮眼,好似含羞。身体呈坐卧状,长尾卷曲紧贴于后背。僵硬的动作显示出它束缚感、紧张感。取名不看,寓意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不去看。

不说



体态修长伏趴于地,圆头圆耳睁名目,右手捂嘴尾翘起。观之似乎能体味到它内心的挣扎,极力压制自己想要说出口的欲望。取名不说,寓意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不去说。

不听



另外一只安然蹲坐,背部拱起。侧耳抬头,若有所思状,右手托头掩耳,似听非听。本性好奇,却又理性压制,既有人之常情又有自我约束。取名为勿听,寓意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不去听。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选择猴子来表现这个主题?

因为在自然界中猴子是和人类比较接近的动物,而且它好奇心极强,天性无拘无束,对于什么事都十分感兴趣,却又不会限制自己的行为。

试想如果人类也彻底的放飞自我,外部没有限制,内心不懂勿视、勿听、勿看,没有礼义廉耻。那么人就会变成野兽,和猴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欲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无穷无尽、不受控制的欲望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会后患无穷。勿视、勿说、勿听,更多的是强调人要严格地管束自己,由外到内熏陶自己。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成为欲望的奴隶。

艺术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还有背后深刻的哲思。论语中的传统思想通过玉雕师的艺术再加工,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