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真相:为什么国人不爱珠宝偏爱和田玉!

珠宝玉石中,黄金钻石都很迷人,但国人内心深处却始终对和田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几千年来,艺术、把玩、收藏的潮流一直在变,但国人对和田玉的执著和偏爱却一直未曾改变。

《牡丹亭》中有一句话叫“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句话用来形容国人对和田玉的这种情感也正合适。

很多时候,我们玩玉、爱玉,仿佛那是融入自然和血液当中的一种天性,却对这种天性和这种根深蒂固的喜爱到底源自哪里说不清道不明。

那么,国人为何偏爱和田玉,玉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又契合了我们哪些民族情感和民族特性呢?

权力、身份的象征

玉,从字形上看,是“王”字上面加一点,所以很早就有人引申为“玉,就是当权者身上的配饰”。

其实,在小篆字体中,玉和王同形,现在很多表示玉器的字,比如琰、璋、璜、琮等,都是王字旁,也是这个原因。所以从古代起,玉对国人来讲,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等级符号。

最早,各个氏族、部落为了抵御外部糟糕的环境和其它部落的敌人,就会联合起来推举出一个领袖。

为了区分,首领就会找一块最漂亮的石头戴在身上。而在当时,人们能找到的最好的石头,就是玉。玉也就成了权力和身份的代表。

商代以后,玉身上的权力属性越来越凸出,逐渐发展成为皇室专用,成了王权的象征,玉玺、虎符等这些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物件也都是玉石所制。

几千年发展下来,玉也就成了权力文化下的一个标记和图腾,也成了国人心中的向往。

儒家思想的影响

比较而言,西方人更喜欢玫瑰、钻石这些特别容易产生感官刺激的事物,而中国人则推崇梅兰竹菊,不是我们不在意外形,而是相对外在,我们更在意这些事物被赋予的品格。

中国人对和田玉的推崇也是如此。

很长一段时间,儒家思想一直是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正统思想,也是统治阶级用以教化民众的一个手段。

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中庸、和正、高洁等等,他们也需要找到一个能代表这些高贵品质的化身,而和田玉的特性与此正好相符,所以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这一理念经孔子和儒家学派的传播后,德玉思想形成了。

此后,玉和道德联系得非常紧密。以前有个说法,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看一个人道德如何,先要看一看这个人身上有没有玉。并且,佩玉的人也希望时时刻刻把玉戴在身上,用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这个时候,玉几乎成了全民期待,只要条件允许,谁都渴望拥有一块美玉。这种佩玉的传统也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了。

承载了祈福文化

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认为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源自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为了祈求恩赐、消灾解厄,人们就需要经常进行一些祭祀活动,与天地鬼神沟通。其中,担任物质媒介的就是玉。

这一时期,玉被制成各种各样的祭祀器具,并被尊称为神玉,因为它包含了宗教、神权、政权、祭祀、图腾、吉瑞等诸多文化内涵。

后来,这种祭祀的神秘属性虽然慢慢消失了,但其所承载的祥瑞和祈福内涵却保留下来了。

而我们民族本身就有一种祈福文化,像贴春联、剪纸、年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体现,而和田玉的这种祥瑞内涵正好就契合了我们的这种需求。

代表了东方之美

东西方对美的追求差异很大。

同样是珠宝玉石,西方人就更偏爱钻石和各色宝石,设计、切割也跟东方不一样,往往都是立体的、几何的、对称的,并且特别喜欢镶嵌所带来的璀璨光彩,追求大、闪、艳丽,张扬又霸气。

但东方的美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在外,我们的皮肤是细腻的,五官是柔和的、圆润的;在内,我们的性格是温和的、似透非透的,我们的情感是朦胧的、欲说还羞的……和田玉的质地、特性,和这一点正好契合。

中国人似乎天生与和田玉之间就有一种共鸣的气质,也最能体现出东方人含蓄内敛的美和温文尔雅的气质。在这一点上,黄金、钻石比不上,其他宝石更不行。

中国用玉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做工之精、研究之广、影响之远,远胜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相应的,我们对的情感之深、偏爱之情,也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

我们玩玉、品玉、藏玉、爱玉、崇玉、敬玉,这种民族传统和心理,也是非国人不能体会。

那么,你爱和田玉吗?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