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探秘和田玉山料

  山料是和田玉四种产状形态之一,且为原生矿,是其它几种玉石的来源。但长期以来和田玉山料却不为人关注,提及山料往往是一笔带过,市场上山料价格不高,也不招人待见。山料不受重视有很多原因,玉质特征稍逊是其一,储量大产量多是其二,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其三。不过在优质玉料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和田玉山料也渐被重视。下面藏玉就详细说说和田玉山料的特征。

  山料的定义

  山料,又称山玉、碴子玉、古代叫“宝盖玉”,是产于山上的原生矿,矿石埋藏于地下,未暴露地表,未经风霜雨雪,未经流水搬运。山料也分为狭义上的和田玉山料和广义上的和田玉山料。

  狭义的和田玉山料:产地为新疆境内的和田玉。目前主要产在昆仑山中,出产青玉和白玉,高质量的玉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气温极低,这为采集和田山料造成了很大困难,开采受季节限制。

  广义的和田玉山料:没有产地限制的,与新疆境内所出产的和田玉同一族系的,并且各种元素的含量、折光率、结构、比重、颜色、硬度等多方面与新疆境内所产和田基本相同的玉料,目前产地主要有新疆、青海、俄罗斯、韩国、加拿大。

  新疆山料的特征

  再说说山料的特征:从外形上说,山料块度较大,呈不规则的形态分布,且棱角比较分明,从质地上说,山料的结构较为粗糙,颗粒比较明显或带石性,不带皮色,油性差,有的山料靠近外部有红糖的颜色。山料的质地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有结构细密,油润度极好的优质山料:更有一种玉石与外面的岩石混杂着的山料。

  与籽玉相比,山料质地多数较粗,阴、阳面明显,内部结构显示的玉性比较明确,玉性不稳定,玉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目前和田玉山料主要颜色有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糖玉、黄玉、墨玉等。山料外表常常会有层石皮,其性质介于玉与石之间,似玉非玉。

  不同的坑种

  和田玉山料在特征上有一致性,不过不同的产区,因为环境不同,山料在特质上会有细微的差别,以往,玉雕行业中对产于山上的这些白玉料,都以矿坑分种类。如戚家坑,杨家坑,卡羌坑……

  戚家坑:清末民初时,天津人戚春甫、戚光涛兄弟在新疆且末地区开采软玉时所建矿坑,产出的玉料色白而质润,是较为优质的山料。

  杨家坑:位处新疆且末地区,玉料同样质地细腻,颜色洁净,其显著特征是常常有栗子色外皮,属好子种。

  卡羌坑:在新疆且末山上,所采玉料有白口、青口、黄口之分,玉质均匀,质地坚韧,常带有盐粒闪星。


九五于田山料

  各种山料的特点

  且末玉特点:点状,松散,粗旷的云絮状结构经常伴随黑点或白色的僵点.黑点是铬尖晶石,白色僵点为白云石. 且末玉的油性好能起包浆大都做仿古件以山料为主块度大。

  于田山矿玉:表面都是参差不齐的毛口表皮,内部特征是所有玉中最容易识别的。它的云絮状纹理长且松散,灯光照进去,像树木的纹理—样,长条状,长丝状云絮纹理历历在目,很好辨认,一看就明白。于田玉与和田玉比较,密度相对小,硬度差一些。上机器水作加工时,极容易沿长条、长丝状云絮纹理裂开。

  叶城玉:主要出产青白玉、青玉及少量白玉。


色比较闷的俄料

  如何鉴别

  和田玉山料区别指的是与青海山料、俄罗斯山料之间的广义的区别。

  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

  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罗斯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极品并不输于和田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影响。

  从玉材的来源看,俄罗斯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罗斯料的脏(杂质)、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相对来说,和田玉山料的脏(杂质)、绵、绺则较多。此外, 俄罗斯山料多为不规则的块状,其表面粗糙,具有很多的棱角,并且常会有参差不齐的毛口表皮。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罗斯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僵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玉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其透闪石含量有高有低,晶粒大小、粗细以及分布都非常的不均匀。而和田玉籽料却非常细腻。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俄罗斯白玉山料颜色多呈奶白色、灰白色以及白色为主,除此之外有少量呈泛灰黄色的白色。从近期新疆玉与俄罗斯玉的比较来看,仅就山料而言俄罗斯白玉一般隐约有点儿泛红,而新疆玉泛青。

  山料、籽料与山流水的区别

  玩过和田玉的人都知道,按照和田玉的产出地及产出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山料、籽料、山流水料,但是对于初次接触和田玉的人来说,这三个名词是很难理解的。下面藏玉再来讲解一下什么是和田玉的山料、籽料和山流水料,如何区分他们。

山流水料

  1、和田玉山流水料:山流水名称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是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称,即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经洪水冲刷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玉石的棱角稍有磨圆,地质学称为“次棱角状”,距原生矿较近,表面较光滑。

  山流水料的特点:开采出的位置离原生山料的位置最近,块度较大,玉石棱角稍被磨圆磨掉,表面已经变得比较光滑,玉料比山料更润滑、细腻,油性稍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山流水料的表面具有定向性的水蚀痕迹。

  山流水原料中有一部分又称为“戈壁料”,是玉石在戈壁滩上经千百万年的风吹雨打风化形成的,表面凹凸不平却油亮光润,也是很奇异又有特色的玉石原料。

和田玉籽料

  2、和田玉籽料:山上的玉石经过自然的侵蚀、剥落后被流水搬运至新疆玉龙喀什河的河流中,经过流水的长期冲刷剥蚀和水中的自然滚动磨砺,去粗取精,留下料质最细腻结实的部分。山料产自昆仑山脉之中,属原生矿,而籽料则是次生矿。籽料的储量有限,而山料则有着巨大的储量。(不过籽料与山料的这种关系存在争议,藏玉不过多介绍)

  玉质特征:籽料的块度比较小,呈鹅卵状,外表光滑,质地细腻,硬度高,油润好,光泽温润,山料质地较粗糙,硬度以及油润比起籽料均有所不如;籽料表面分布有由流水浸润而沁色形成的皮色,皮色有各种颜色,薄而细,从外而内,色泽逐渐变淡,山料表面多有糖皮,其玉皮较籽料皮色厚,并且比较粗糙;籽料表面会密密麻麻的“汗毛也”,山料则没有;籽料经过盘玩、养护之后,玉质会更加细腻,温润,油脂感会更加强烈,而山料经过盘玩可能会更加干涩。


俄糖料纯糖镯子

  山料的糖色

  糖色在山料中分布广泛,常与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共生而成糖白玉、糖青白玉、糖青玉。值得初入行的收藏者注意的是,要区分糖色与皮色。糖色是次生作用所形成的色,主要是裂隙和孔隙中氧化铁浸染而成,它不是籽料的皮。

  新疆、青海、俄罗斯等地产的软玉多含有糖色。尤以俄罗斯的串糖现象最为普遍和典型,糖色厚几十厘米,与白色玉肉交互穿插包裹。糖色在不同产地山料中分布广泛。糖色不仅不是籽料的皮,恰恰相反,它是山料的特征。有些经验不足的人容易把糖色当成皮色,把山料当成籽料。市场上带糖色的手镯等饰品非常普遍,这正是山料的特征,普通消费者容易把它当做籽料。

  众所周知糖山料的产地鉴别一直是行内的一大难题。由于糖山料的产地较多,且外观差别又不大,所以几块不同产地的糖山料一般刚入行的玩家即使是上手看也常常泛不清楚具体的产地,即便是高手也往往只是凭着感觉和自身的经验才能分辨出来。

  鉴别是不是和田糖山料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看肉。一般来讲俄料的肉质看着透明度差点,感觉没什么水头,用一些玩家常用的话就是说死白,白的比较死板,没有灵气,俄料的肉质整体看蜡质感比较强。


  "和田山料"是否存在?

  我们在淘宝网上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和田山料,多到惊人,有一大半的和田玉都是和田山料的...不少玉友让我找“和田山料”去,感觉好为难...

  可能在很多人想象中,和田是一个不大的城市,有山有水,山上产山料,河里产籽料。大家挖籽的去河里,采矿的上山,很和谐的画面。所以,这里我首先得普及一下地理知识——和田地区是很大的,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和田地区辖7县1市,和田市、和田县、皮山县、于田县、墨玉县、洛浦县、策勒县、民丰县。如果和田地区按面积折算是大约是一个半山东那么大。而和田城市本身很小,玉龙喀什河从市里穿过。严格的说,“和田市”只产籽料的,绝对不产山料。

  当然,“和田地区”是有山料出产的,而且应该来说数量不算很少。您一定听说过大名鼎鼎的于田料——这个地方是属于和田地区的,所以于田料也可以称为和田山料咯~当然于田其实离且末县比离和田要近一点。

  一个事实是,在很久以前,和田地区的确是有优质白玉出产的,比如九十年代绝产的“95于田料”,还有史料有记载一些名誉矿坑。但这些矿坑大多已经绝产的,没绝产的...反正藏玉孤陋寡闻没见过。

  收藏价值

  现在行业内把籽料的价值推得很高,普遍认为籽料比山料好。但是不是所有的籽料都比山料好?藏玉觉得还是要客观地看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山料中也有一些好的料子,要依具体情况而论。

  如今,山料的价格变动虽然没有籽料这么疯狂,但涨幅也很大,质地好的山料要比档次低的籽料更具有收藏投资价值。而和那些垃圾子料相比,山料价格比子料稍低,可玩性也很高。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