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一个七千万“红色和田玉”引发的争议,专家太扯了!

  17年年末,一个天价的红玉,引来了各方的讨论,那么到底是真实的,还是一个低端的炒作?

天价红玉事件

  红玉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

  新疆都市报报道了一次某公司举办的鉴宝活动,活动邀请了一位拥有诸多头衔的专家坐镇,根据报道,头衔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CCTV《鉴宝》栏目专家……

  在活动现场,一对夫妇带来的两块红玉、一块黄玉,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经现场鉴定一块呈褐色,重344克的极品红玉,已经达到克价7-13万,另一块同样重量的红玉,质量稍微次一点,但是克价也已经达到了7万,713克的黄玉克价在5万元。

  最后,专家还为对神秘夫妇出具了手写的鉴定证书,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盖了印章。

  鉴定专家估价近七千万元的“和田玉红玉”现身新疆的事件,引起了很多的争论。藏玉在几天前做过这次报道,玩家们留言对专家的权威性提出了很大的质疑,对这次事件也感到很荒诞。那么这个红玉到底有没有,该如何看待此次事件呢?

有没有红玉?

  对于红玉的说法,我们一般都是指原生红玉。那么到底有没有红玉,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说法。有些玩家坚信有原生红玉,但大部分行内人士并没有认同,因为看不到。

  据乌鲁木齐晚报艺周刊采访报道,新疆质检院金银珠宝检验所所长李新岭给出了这样的说法,上世纪八十年代行业权威专著《中国宝玉石》、《新疆宝玉石》以及九十年代《中国和田玉》专著,在和田玉分类中,都没有出现红玉的概念,是因为和田玉中出现的红色、褐色之类的玉石或是天然皮色浸染造成,或者是二价铁、三价铁在和田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颜色产生,而这些玉料原本的颜色多是青白色。所以行业中有沁红料、糖料之说。

  对于红玉说,藏玉采访了中国玉器年鉴主编于明,他对红玉给出了自己的说法:目前在籽料中也有一部分籽料带糖,如果有一块糖色的料子形成了籽料,外表又形成了红皮,外表的红颜色加上红皮,那么这种糖玉籽料就很像红玉。但这种红玉原生态仍然是白玉。所以我们目前没有发现原生态的红玉。

  真正原生的红玉,如今我们并没有见过,而最接近玩家们所说的红玉的,除了沁的很深的红沁籽料,另一个就是糖玉籽料了。

故宫有红玉么?


  之前我们也讲过,红玉的说法多来自古代的著作。那么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红玉在古代的王宫贵族中会有看到,故宫中的珍宝当中肯定会有红玉的出现!那么事实的确如此吗?

  乌鲁木齐晚报艺周刊采访专职研究玉器已有20余年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琳,他表示:“故宫博物院玉器库房所藏三万余件玉器,从史前到明清均有,其中绝大部分是皇家珍藏之物,但没有一件是和田玉红玉,大部分是青玉、白玉,而自己研究和田玉至今接触不少古代玉器,也从未发现有和田玉红玉。”

  所以,即使在故宫里,也没有玩家们备受推崇的红玉。

红玉说何来?

  在古玉当中并没有什么红玉,那么如今和田玉行业的红玉从何而来呢?专家给的带手写鉴定的证书到底可不可信呢?

  中国玉雕大师郭海军对此表达了他的看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田玉行业并没有红玉之说,教玉雕的师傅们对于和田玉中出现的类似红糖的玉石都统一定义为糖料。后来和田玉行情大涨,有人将赤玉跟红玉划等号进行炒作,市场上散布买玉口诀,一红二黄三白之类的不科学言论。甚至还有人拿着颜色偏蓝的和田玉青玉,炒作新疆发现蓝玉这样让行业闹笑话的事件。我认为,专家可以鉴定真假,但价格问题应该交给市场决定,而不是随意估价,这种不严谨的行为,非常不负责任。

  在《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根据史学专家考证“挹娄”在今天的辽宁朝阳市,“赤玉”指的是玛瑙。古代文献中所说的赤玉无论是产地还是成分,都与如今的和田玉没有一丝关联。

  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商会王建生会长则表示:“关于红玉这个话题,一定要正本清源,不要再拿来炒作。它是行业中少部分从业者炒作的概念,不是行业里主流声音,不能让红玉再误导从业者和消费者。我做玉三十年来,见过和田玉子料沁红,也见过极品若羌红糖料。好的沁红子料价值相比同类羊脂玉洒金皮料、枣红皮料。我们并不否定沁红料的价值,但也不能无节制炒作成红玉。现在市场上颜色发红的和田玉到处都能看到,但几乎都是染色的,上当的消费者还真不少。”


  新疆岩矿宝玉石检测研究中心常务副站长岳蕴说:无论是和田玉地方标准分类,还是和田玉国家标准分类都没有红玉这一概念,这纯粹就是个别商家炒作。在鉴定过程中,发现造假的所谓红玉,也都是选用价格低廉、玉质疏松的玉石染色而成,也只有玉质疏松的玉才容易染色,这在市场上很常见。

  市场上的红玉多指红沁。除此,大部分所谓的红玉都是染色,用一些山料或者是石头染色,现在用罗甸玉染色,冒充红玉的情况也有很多。所以面对红玉这个名词,玩家们最好要谨慎。真正的商家是不会告诉你这就是一块红玉的。

专家的义务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专家的事。此次事件如果只是玩家们之间的交流,那么它就是一个小闹剧,但对于有专家头衔的鉴定,就变成了另一种性质。

  和田玉行业里的研究学者很多,有老学者80多岁的高龄仍然奔波于新疆的各个玉矿之间,令人赞佩。很多学者对玉文化的贡献是很多人看不到的,但值得我们去致敬。

  但在行业里,尤其是收藏行业的鉴定里。专家乱象尤其明显。在前几年,电视上的各种鉴宝栏目火爆,但里面有真教授,也掺杂着一些伪专家。包括之前的金缕玉衣事件,也包括此次的天价红玉……

  在过度追逐物质条件的当下,某些专家“不甘寂寞”,之所以敢把自己一辈子的修行造化当成交换商品的资本,是因为“名利”二字在作祟。

  让市场更规范,让藏者们更信任,就一定要讲真话,单纯为了利益,而夸大甚至是编造一种事实出来,只会让我们感觉滑稽罢了……

  没有我们看到几千万的“红玉”,有的也许只是几万块钱的利益!

  愿和田玉市场越来越规范!愿专家不再砖家!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