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创新和传承:当代中国玉雕的西学东渐



  《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琢,治玉也。琢玉说的就是玉雕艺术;《诗经小雅鹤鸣》有这样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是巧夺天工的玉器,是利用“他山之石”碾磨设计而成的。《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材”,更是把琢磨璞玉,提到到人文的境界,和人的学习和成才相提并论。唐太宗李世明说得更直白:“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道出了玉雕艺术对玉的重要意义。

  这就是中国玉雕艺术,在源远流长的玉文化长河中,玉雕承载着中华民族8000年的中华睿智和精髓。一代代制玉人,一代代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智慧和情怀,用笔用文用刻刀用玉石,刻画出一个个时代艺术与人文历史,折射出玉文化独特的魅力。

当今玉雕的困境小议

  经过8000年的历史之轮的滚滚转动,玉雕艺术随着工业时代的兴起,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局面。玉雕艺术的长期发展中,缺乏中发展规划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健全、玉雕题材的封闭陈墨、优质玉石资源被垄断、设计格陈旧、传统工艺技术陈旧,等等,制约了玉雕产业的发展壮大。比如在如今的玉雕创作中,出现了迎合市场需求,商业味浓郁的成品玉雕,匠气重,多用机雕。

  但是另一方面看,虽然当今玉雕出现种种困境,但是处于文化兴国的大时代,社会的空前繁荣安定,为玉雕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机遇和舞台,并逐渐赋予了其新含义和使命。

渗透于玉雕中的西学东渐

  学过中国近代史的人,对“西学东渐”这个词应该很熟悉,西学东渐是出现在明清以来一种必然的历史现象。国内经历三次西学东渐的高潮:首先,明末清初,其次,清末到20世纪20年代之前,最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天。

  回首历史,自从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大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的新思潮也开始在国内得到传播,一些仁人志士以救国为出发点,学习西方的新闻学、新思潮、新观念,在各自的专业--在文学、绘画、建筑、音乐等方面,领域建树良多,其中自然包括玉雕艺术,同样在时代的变迁中西学东渐。

  19世纪初,上海是中国乃至世界贸易的重要港口,国内玉雕派别中西学东渐比较突出的是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海派玉雕,作为中国玉雕四大流派之一,是以上海为中心的玉雕派系,时至今日在当下玉雕艺术中有很强的影响力。

玉雕发展——创新和继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不同时期玉雕艺术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一件玉雕作品,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国玉文化的载体,承载了玉文化的本身,和玉雕人的精神追求,更是体现了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需求。创新和传承,一代代玉雕人通过几千年的不懈努力,将玉雕艺术推向了如今的艺术巅峰,西学东渐、继承传统,开拓未来。

  西学东渐,不是拿来主义,是对古代玉文化的理解,再结合现代西方绘画、雕塑艺术,进而创新的现当代玉雕技艺;而对古代琢玉技术的传承,也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细细品读过去时代的韵味,习得传统的真谛,模仿其造型和纹饰,加上现代的市场、人文需求,创作而成。

当代熠熠生辉的玉雕艺术

  赛马场上有伯乐识得千里马,在玉文化中,也有“相玉”一说,相玉,即是玉雕人对原石由外及里的认识,当一个玉雕人看到一块玉石原石的时候,用其犀利并且充满欣赏的眼光,不同角度观察、分析、总结、联想、想像、心理创作等内心活动的过程,说白话点就是在心中想想一块原石被雕刻成玉器的想象过程,这需要玉雕人具备深厚的功底,就材施艺、画龙点睛、因材施教、扬长避免、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玉雕艺术是中国8000年玉文化的载体,肩负着继承、传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玉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玉雕是会说话的艺术,娓娓道出了每一个时代的风土人情、社会百态、精神世界、艺术追求。


查看更多原创内容,看下方 ↓↓↓

微信个人号

微信号:i藏玉
微信ID:icangyu2

如果您想鉴定、交流可以添加藏玉个人微信号:icangyu2。

关注藏玉微博,搜索藏玉」可快速关注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