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扬州玉雕大师“复活”失传200年山子雕技艺


  
  一直以来,“扬州工”备受关注,而众多的“扬州工”之中,扬州玉工可谓独树一帜,其设计之精致,雕刻之灵巧,体现了扬州玉雕大师们深厚的功力。而在当代扬州玉雕大师中,顾永骏可谓承前启后之人。他将失传200年、代表扬州玉工之大成的“山子雕”技艺复活。
  
  灵秀“山子雕”展玉工最高技艺
  
  “早在1978年,扬州玉雕厂就积极复原‘山子雕’技艺,当时有一帮人在为这事努力,后来有一些人年纪大了,退休了,不再干这些了,所以说复原‘山子雕’应该算是群策群力,后来我的作品在全国有名,所有人都认为‘山子雕’技艺是我复原的。”顾永骏告诉记者,“山子雕”起源于宋,兴盛于明清,清代达至鼎盛,但在道光皇帝之后,“山子雕”技艺逐渐失传。
  
  据了解,当初为了复原“山子雕”技艺,顾永骏走访玉雕名师,并搜寻典籍,同时通过申请,将扬州文物商店内流传下来的玉山子借出来,通过模仿来学习“山子雕”技艺,最终得以复原这一失传两百年的玉雕技艺。
  
  “山子雕”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呢?昨天下午记者在顾永骏玉雕工作室里,看到了顾永骏和其子顾铭的“山子雕“作品,一件件依循原石模样雕刻出来的玉雕作品,让人称奇。顾永骏告诉记者,“山子雕”的特别之处在于不破坏原石的形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设计,这便给玉雕师傅带来了挑战。
  
  成就:4吨玉石雕成生平最大玉雕
  
  前两年,顾永骏帮一位朋友雕刻了一件名为《大江东去》的碧玉“山子雕”作品,这件作品重达4吨,前后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而这件作品也成为顾永骏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件作品。记者从图片上注意到,这件作品的顶部保留了玉石外面的皮。顾永骏告诉记者,“山子雕”的雕刻就是这样的,玉石上的每一块部件都能充分利用起来。
  
  近些年,玉石的市场价格飞涨,制作“山子雕”需要在玉石中掏出一部分,如此一来,着实浪费,所以现在的一些“山子雕”也会选择浮雕形式。不过记者发现,这种浮雕的“山子雕”作品看上去缺少立体感。顾永骏告诉记者,这正是浮雕“山子雕”的缺陷,所以尽管省料,但还是很少采用。

  
  艰苦:手上刀疤至今仍能看见
  
  如今,扬州玉雕已经采用机器雕刻,玉雕师傅拿着玉石,放在机器的雕刻针上,手掌控方向进行雕刻。顾永骏告诉记者,在用“作凳”时,一双手被划伤过,用了机器后,划伤更是不留情面,机器上的雕刻针碰到手,便是鲜血直流,然而这一切在顾永骏看来都是基本功,没有一位玉雕师傅的手没有受过伤。
  
  现年75岁的顾永骏已基本不再制作玉雕。“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一位玉雕师傅最精华的年龄在30岁到40岁,设计可以延长到50岁至60岁。”顾永骏说,他的技艺已全部被其子顾铭继承,除非朋友相邀,他基本不再从事玉雕工作了。
  
  雕刻需在细节上下功夫
  
  扬州玉工发展至今,是有一个过程的。顾永骏告诉记者,扬州玉工有别于其他工艺,玉工是唯一无法由雕刻师傅用刀直接操作的。由于玉石硬度高,需要通过器械进行雕刻,在早年没有机器的时候,玉雕师傅都是在一种名为“作凳”的简易器械上进行雕刻。玉雕师傅脚踩器械,手执玉石,慢慢地雕刻,一天下来,人便气力全无,十分疲惫,遇到大件玉石则需要玉雕师傅手捧玉石,时间稍长就会吃不消,需要放下玉石休息一会。
  
  “一件玉雕作品的成败还在于细节处,细节的打磨精细程度决定了玉雕作品是否能够成为精品。”顾永骏说,做玉雕态度很重要,一件玉石拿在手上或放在器械上进行雕刻,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如若出现失误,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设计。
  
  阅历阅读可提高设计水平
  
  顾永骏告诉记者,一块玉石拿出来,如何设计,脑海中首先要有个印象,这需要有大局意识。心中有了设计,就用铅笔在石头表面打稿,再用毛笔描出来。在科技尚未发达时,玉雕师傅还需要将石头表面的设计图画到纸上,然后对照纸上的图在玉石上进行雕刻,现在相对要省时省力了许多,只需要用相机拍下来,玉雕师傅对照照片雕刻即可。
  
  如何才能拥有好的设计理念呢?顾永骏告诉记者,玉雕师傅的阅历和大量阅读是有助于设计的。通常情况下,需要玉雕师傅达至一定年龄才能拥有一定的火候,不过也有例外,有一些年轻的玉雕师傅阅读量大,感悟力强,在年轻之时就能拥有一手好的设计。

查看更多原创内容,看下方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藏玉
微信ID:cangyu9

提供和田玉、南红、翡翠玉石类的收藏、鉴定、指导等服务。

微信号:玉艺联盟
微信ID:zgyuyilm

玉艺联盟是玉雕名家作品展示、文化交流、线上互动的聚集地。

微信个人号

微信号:i藏玉
微信ID:icangyu2

如果您想鉴定、交流可以添加藏玉个人微信号:icangyu2。


微信号:籽不言
微信ID:zibuyan1

做料、玩料、原石的鉴定交流可添加籽不言个人微信号:zibuyan1。

关注藏玉微博,搜索藏玉」可快速关注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