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玉器史上的五大“幕后推手”


  一直以来,玉在中华都不只是矿物名词,而是一种文化。
  
  玉文化经历八千年,人们说玉能通灵,说君子如玉,说比德与玉,说玉是最美的石头…各种溢美之词层层叠加,形成了世人对玉的崇敬。而回顾历史,玉文化能有比黄金更高的地位,那是中华民族集体推动的结果,有帝王、有儒道、也有百姓…今天,我们来说说玉器史上几位超级推手。
  
  商纣王:环玉自焚

  
  自夏商以来,帝王为营造“天赐皇权”的社会氛围,将玉从神灵文化转向为皇家服务。夏桀王为宠妃造玉床,可见一斑。而在商纣王对玉的喜爱面前,桀前辈的玉床只是小事。商纣王正史虽不像传说中的暴虐,但也是一位威猛之君。这份威猛和对玉的喜爱,使他抱着上千玉器自焚。
  
  《逸周书》和《尚书》都记载过,商纣王兵败牧野,感觉大势已去,便“取天智玉琰,环身,厚以自焚”。众人跑去向周武王报告说:“焚玉四千也!”武王马上派出寻玉者千人,最终“凡武王俘商旧玉亦有百万”。
  
  孔圣人:比德于玉

孔子讲学
  
  关于“玉德”有很多种说法,四德、五德、九德之说都见于文献,但《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子比德于玉。对“玉德”做了最完美的概括,它蕴含的德行,就像君子一样。
  
  当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玉文化便依托儒家文化,受到整个儒士阶层的推崇。当时虽也算做民玉时代,其实更可说是“儒玉”时代。
  
  卞和:传国玉玺
  
  这位楚国布衣挖到绝世宝玉,想进贡给楚王。由于官方养玉人认定它只是石头,两次进献,被砍双足;最后新王登基,剖石来看,确实是玉,这才有了和氏璧。而这只是个开始…
  
  到了战国,秦王愿用15个城换和氏璧,价值连城;蔺相如巧妙周旋,完璧归赵;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和氏璧刻上“既寿永昌,受命于天”,和氏璧从此成为传国玉玺。王莽篡位,逼宫时玉玺磕掉一角,用黄金镶嵌,才有“金镶玉”传说。
  
  曹丕篡汉时得到玉玺,之后兵荒马乱,此玉玺成为传说,难论究竟。时过宋朝,杳无音信…
  
  葛仙翁:食玉升仙

葛洪食玉
  
  在上古巫玉时代,人们认为玉是神仙的食物,将其摆在祭祀的至高点。东晋名道葛洪是食玉成仙的狂热倡导者。他所著经书《抱朴子》作为经典流传至今,书中称“玉亦仙药”。并援引《神农四经》和《玉经》,解释食玉可使人、长生不死,竟然还列举数种食玉方法。
  
  仙道文化,经常“玉”字不离口,玉皇大帝、玉虚观、玉清元始天尊……史前以玉通神的原始观念得到了发展创新,化入世间的民俗。祥玉观念,根深蒂固。
  
  乾隆帝:毁”玉”参半

乾隆像
  
  历史上应该没谁比乾隆更爱玉了。他收藏古玉品新玉,就连给儿子们取名,也通通都用斜玉旁。乾隆二十五年平定回疆,使和田玉原料稳定地输入中原,开一代玉器创作风气,成为现代玉雕的仿古对象。
  
  但爱的太深未必全是好事。他对玉爱的太痴狂,以至于相爱相杀,在古玉上乱题诗刻字不说,还常把珍品古董改的面目全非。更遗憾的是,他很多题诗连韵都押不上。
  

乾隆的黄玉如意

值得一提的是,和田黄玉这种传说之料,乾隆皇帝却有几件真品,藏于故宫等处。
  以上五人,只是万千爱玉者中的代表。中国玉文化能如此发扬光大,得益于各个时代阶层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古老的“玉文化”,再度展示了其千年不衰的魅力,也必将会在这个时代更加发扬光大!


微信号:籽不言
微信ID:zibuyan1

做料、玩料、原石的鉴定交流可添加籽不言个人微信号:zibuyan1。

关注藏玉微博,搜索藏玉」可快速关注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