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玉界造神手——李东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初次与李东见面,感觉此人不像一个整天与顽石打交道的匠人,更像有着几分仙风道骨的修道之人,言谈举止透着洒脱、飘逸。再看他的作品,与南派玉雕柔美、精细的风格完全不同,阳刚、厚重,一股返璞归真之气扑面而来。

  图说:中国玉雕艺术大师李东作品《不射的神箭》

  琢玉之前先琢气

  面对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李东也感到市场在收缩,但是他并没有觉得恐慌,反而很乐观地认为这对琢玉之人、对整个市场是件好事。正好可以让人静下心来思考,潜心修炼自身技艺。对整个市场也是个去粗取精,由繁入简的机会。在当今玉雕界,海派玉雕独树一帜,占据市场主要位置。李东对这一现状并不否认,“南方玉雕像精致、甜美的小菜、工于精细,加上他们思想活跃,很有做生意的头脑。所以很容易在玉器市场上获得认可。以至于北方一些雕玉的人也放弃自己学习的北派玉雕的传统,去追逐市场风向,整个市场变得很浮躁。”而现在市场需求减少,以前雕十件东西的时间可以来仔细琢磨一件东西,这样更能考验一个人的功力。想要在这次市场冲击下生存下来,主要看有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不因环境变化而随波逐流。

  图说:中国玉雕艺术大师李东作品《财宝天王》

  李东说,他自己的工作室,也曾经不论高中低档,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却苦于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创作能流传于世的精品。于是他毅然推掉大量加工订单,努力钻研、提升自己的技艺。这期间,李东看了大量老、庄哲学的道家书籍,获益匪浅,从中悟得了自己的琢玉之道。

  图说:中国玉雕艺术大师李东作品《仓颉造字》

  参悟了道家精神的李东,认为玉雕艺术要有精神,要有魂魄,就必须讲究“气”。“我认为玉之气分为俗气、匠气、市井气和清逸之真气。”对于一个琢玉师来说,“雕玉琢气”最为重要,避开俗气、摆脱匠气、远离市井气,取而代之的应是怡然之气和艺术家即兴神驰、清逸自然的真气。

  图说:中国玉雕艺术大师李东作品《禅来烦去》

  道家认为,气是活的。玉有了灵气则使人顿生爱意。传世玉是在把玩中体现君子之风,故好玩、好看,可品、可悟的东西称为“玩意儿”,而可观看、可细品味的叫做工艺品。

  图说:中国玉雕艺术大师李东作品《环环相生》

  大拙才是最美

  一个熟练的玉雕工艺师,他可以雕出一件视觉审美达到赏心悦目的作品,可赏心悦目只是审美意义上的较低层次,只停留在感观愉悦的阶段。那么高层次的是什么呢?是荡气回肠。如果仅仅追求赏心悦目的可观可看,吸引眼球的层次上,将无法成为大师,则只能是工艺匠人罢了。当一个人拥有别人无法超越的高超技艺,他创作的作品可以称为绝品。但是真正的大师可以由繁入简,越是形式简单的东西,越有回味的空间。“我认为好的作品是艺术而非产品,不是单纯的技艺展露;技巧是有限的,人的心境无限,有感而发的激荡之作乃是绝品之上的神品。

  图说:中国玉雕艺术大师李东作品《菩提树下》

  “古人对玉常常追求一种拙朴的感觉。拙,绝非是生涩感的表现,拙是与巧相对应的一种艺术风格,在中国的审美体系中,拙被视为较之工巧更为难得的一种艺术境界。我主张继承拙朴之气。我认为玉是表现大拙之美的,追求一种大拙之气,而不是卖弄工艺技巧的形式美。”

  图说:中国玉雕艺术大师李东作品《天神永佑》

  巨雕《开天辟地》显宏大气势

  除了雕刻玉牌等小件,李东对大型作品的掌控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创作的巨雕《开天辟地》讲述的是盘古开天的故事,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性的创世纪说。

  图说:中国玉雕艺术大师李东作品《开天辟地》

  选材为翡翠,选用重达八吨的翡翠天然巨料,材质呈纯净透明的天蓝色,种水一脉相承,色调一色贯通,呈现出罕见的巨、匀、明、净特点。翡翠巨料为三面锥形体,李东根据料形特点,设计出正面为盘古造像,其余两面为五岳山体的总体构图。正面灵魂主题,以立体雕、高浮雕、镂雕等多种雕琢手段,突出表现盘古开辟鸿蒙、顶天立地的伟岸雄姿,其造型神态既神秘原始、凛然峥嵘,又庄严英武、精神烁。环绕盘古的是类似云彩、火苗、山石、流水等物体雏形,呈现出阳清上扬、阴浊沉降,各种物质将成未成、乾坤将分未分的特定玄幻宇宙时空。另外两侧,形转意承,根据史典“盘古垂死化身,四肢五体化为四极五岳”的记载,表现由盘古躯体而幻化的山体峰峦,在大气磅礴的五岳写意中,捕捉形与意、刚与柔、流动与凝固的感觉。从而赋予了该作品以民族和人类宏阔意义的大主题、大思想、大文化、大意味。配以琮形泰山石底座,玉石呼应,形分意合,相互映衬,更彰显了翡翠巨雕的丰厚内蕴和恢宏气象。

  图说:中国玉雕艺术大师李东作品《智童道合》

  当下不少玉雕艺人的创作都是以原料为先、技艺为二、创意在最后。而李东把创意看作是玉雕艺术中的主导。“现在玉雕原料越来越稀缺,琢玉师不可能对玉料有太多苛刻要求,应学会利用玉石原料。比如有瑕疵的原料,要在创意上发挥智慧与想象力,然后巧施工艺,最后完成其独有的特质与品性。琢玉师应把受材料所限制的被动状态转换成一种主导状态,不仅仅注重高超的绝技表现,更要重视怎样传达文化和思想内涵。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