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爱玉,爱的深沉

 
纵览古代诗文,我们会把对国家的热爱寄托在玉石之上,比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们会把玉寄托高尚的情操,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说的正是内心的无瑕;我们还经常用“玉树临风”“如花似玉”等词表现美好的容貌,就连对佳人逝去的痛惜都称作“香消玉殒”。可见千百年来,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玉就是美丽的石头。既然只是上好的石料,那么,为什么国人对玉的喜爱保持了数千年呢?就从氏族部落说起吧。
  早在氏族部落时代,这种美丽的石头,就被认为是上天的恩赐,她能够接通天地,是众位神仙的食物,被高高的摆在祭坛上,等待神仙来食,自身也能仙福同享,寿与天齐。
  
  商朝帝王为了改变人们意识形态,将为神服务的玉转为君王专用,使臣民相信君权神授,古代的“玉”和“王”就是同一个字。而帝王所用的琮、钺等礼器也以玉为材料,在四千年前那种简陋条件下,只能用皮毛裹着沙子打磨,这些礼器至少要一年半载才能成形。这种艰辛和虔诚,更体现了从帝王到臣民对玉的崇敬。
  
  玉文化之所以能一直存在,就因为它被众派学说君子化。儒家说“君子比德于玉”,道家说“君子被褐怀玉”,可见古代文士将玉赋予了多么崇高的品德。其实这些印象,也是商周礼器属性的演化。 

  玉石的光辉历史,另她在国人心中地位极其崇高。另一方面,人们迷恋玉石,也是出于对大自然的敬意,这种敬意不是砍伐之后的感恩,而是对自然之美的膜拜。这种敬意,就像西方人将黄金比作太阳。
  
  白玉内在又光华,但表现却含蓄。这种光鲜以平淡的方式,表现的十分绚烂。故宫玉研究者杨伯达如此评价:“它既不像宝石那样清澈透明,一眼望穿,也不像石头那样浑浊不透,坚硬干脆,它含蓄内蕴,生动而富有灵性,为文明时代华夏民族所继承。”
   玉的美,外有光泽,内有性格,代表了华夏民族的文化理念。人们对其自然魅力的追求,永世不衰。

查看更多原创内容,看下方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藏玉
微信ID:cangyu9

提供和田玉、南红、翡翠玉石类的收藏、鉴定、指导等服务。

微信号:玉艺联盟
微信ID:zgyuyilm

玉艺联盟是玉雕名家作品展示、文化交流、线上互动的聚集地。

微信个人号

微信号:i藏玉
微信ID:icangyu2

如果您想鉴定、交流可以添加藏玉个人微信号:icangyu2。


微信号:籽不言
微信ID:zibuyan1

做料、玩料、原石的鉴定交流可添加籽不言个人微信号:zibuyan1。

关注藏玉微博,搜索藏玉」可快速关注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