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页面

玉雕 美在极致

 
 
  "玉"字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同时,玉字的妙用也使许多人,物,事,景为之增辉生色。至于玉颜、用来赞美美人姿色,此外形容人的风致还有"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玉洁冰清",玉总是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玉又是和平的象征,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也常用它来比喻贞操,节义,如"守身如玉"、"玉洁冰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之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等;以"玉龙"比喻漫天大雪,也颇为壮观。

  
  从中国古代国家政治理论角度释义;从地理上讲,玉被推崇为天地万物的主宰;从成因上论,玉被解释为天地之精华;从礼仪上曰,玉被标榜为道德的楷模;从功能上说,玉被珍视为辟邪除祟,延年益寿的神物。
  
  玉雕在美的追求方面集中表现在形式美方面。离开了形式美就称不上玉雕的创作。玉雕的创作是通过对原材料艺术的加工,使贵重的玉石和高超的技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浓郁的趣味性和欣赏性。也就是说,玉雕创作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组成的艺术形象。

  
  玉雕与国粹京剧艺术同样重欣赏轻情节,重形式轻内容,讲究形式美。玉雕创作当然要反映生活,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但在程度、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与绘画有所区别,它是用高度地概括、夸张、寓意、象征的手法来表达的,如四季花卉同时开放,日月同时生辉。

  
  玉雕的形式美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原材料的质地美、外形形式美、结构形式美,现在就这三方面作重点介绍,旨在对玉雕作品的欣赏有一个启发。

  
  1.原材料的质地美
  
  自然产生的事物具有美的特性,玉石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材料的质地美,构成了天然的美感。

  
  一块玉石通常呈现出多种颜色,它们颜色变化规律一般体现为多色美,如:色条、色块疏密的变化可以显示一定的节奏感。玉雕中的审美情趣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种情调的色彩便形成韵律,韵律能给人以情趣,满足人的精神享受。玉的颜色韵律可用不同颜色在一定方向重复出现的规律来认定。例如虎皮玉的花斑纹很像老虎毛的花纹变化,斑驳陆离是指说不出变化的规律,但又很美的多色变化。

  
  这也是玉雕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就是充分利用并发挥原材料的质地美。这涉及到玉雕设计制作上的一些技术问题。其基本要点就是挖脏去绍,突出玉石之美,反璞归真。在设计创作法则上就是量料取材,因材施艺。

  
  2.外形形式美
  
  就是整个外形构成的形象。玉石透明度、光洁度较强,细节刻画不大显眼,这就应该在外形上下工夫。以充分暴露的外型来刺激视觉,打动心灵。同时还应注意繁简、疏密、虚实、动静的对比关系,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

  
  3.结构形式美
  
  在玉雕制作中,在形象刻画上都要求结构明确、肯定具体、细致以及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要注意一叶一鳞、一羽的细节刻画,像表现发须总是丝丝分明、一丝不苟。对于代表性、关键性的细节和折关系更是明确、具体。比如:人物的衣领、衣袖、飘带,花卉的花头、叶子,无论怎样概括、夸张、变形或简化取舍,但对基本的结构关系,动态关系、生长规律、起伏变化都应交待的十分明确、肯定。

  
  实践证明,玉石只有经过琢玉艺人的巧妙构思和鬼斧神工般的琢磨,方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其审美价值。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的外在形式,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要表达的主题内容,都要通过某种形式来表现。所以形式美在任何艺术创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所受到经验与知识的限制,使我们往往迷失在它的外在的形式里。对于这种美术作品的欣赏,人们常常被它外在的形式所感染,如造型之拙朴、雕琢之祖细、线条之简练、以及外在之张力,气氛之神秘等等,如何透过这些表层的东西去认知它内在的含义,从而探寻它的规律与特性,这便需要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比较深的了解。

  
  我们对玉的审美形态可归结为;质地色彩美一器形纹饰美一象征美之三位一体的模式。材质美是玉的最基本的审美形态。玉从石中分离来,正是人们从玉石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特殊性加以审美的结果。

查看更多原创内容,看下方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藏玉
微信ID:cangyu9

提供和田玉、南红、翡翠玉石类的收藏、鉴定、指导等服务。

微信号:玉艺联盟
微信ID:zgyuyilm

玉艺联盟是玉雕名家作品展示、文化交流、线上互动的聚集地。

微信个人号

微信号:i藏玉
微信ID:icangyu2

如果您想鉴定、交流可以添加藏玉个人微信号:icangyu2。


微信号:籽不言
微信ID:zibuyan1

做料、玩料、原石的鉴定交流可添加籽不言个人微信号:zibuyan1。

关注藏玉微博,搜索藏玉」可快速关注

关注我们

苏州云出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850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苏零字第苏相0211号